【逆向学习】通过手动给upx去壳简单了解逆向
2022-2-16 17:0:0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9 收藏

这几天我想学习一点逆向的知识,但苦于入门较难,教学视频废话太多,也不想看,就去刷ctf题,不会的就看wp,不得不说ctf真的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良药啊。这不,在做逆向题的时候就发现有个软件用ida打开没啥函数,查看wp才知道被加壳了,照着wp用PEID查壳,发现是upx的,人家用od演示了怎么手动去壳,但我看的云里雾里的,各种名词它也没有解释,例如oep,popad啥的,我就只能去查,而且我的od还跟他的不一样,最后我通过x64dbg去掉壳,去壳的过程使我对x64dbg的使用更加熟练,也了解了壳的原理等。于是想记录下来。

壳:是一种对应用程序加密压缩处理的技术

一般对可执行文件加壳的目的有三种:
① 软件加壳,保护数据、防止破解
② 外挂加壳,保护数据、防止破解
③ 病毒加壳,防止被查杀。

常见的壳分为压缩壳和加密壳两种,upx属于压缩壳。

脱壳:表示通过反汇编将壳去掉的过程。

OEP:程序最开始执行的地方。

原始OEP:程序加了壳后,壳是先运行的,所以OEP是壳程序的入口点,而原始OEP就是程序原来的入口点。

dump内存:将内存中的数据或代码转储(dump)到本地。

IAT: 导入地址表,windows下可执行文件中文件格式中的一个字段,描述的是导入信息函数地址,在文件中是一个RVA数组,在内存中是一个函数地址数组。 

修复IAT:在脱壳后,不管是加密壳还是压缩壳,都有一个从内存dump到本地存储并保存为文件,而IAT在文件中是一个RVA数组,在内存中是一个函数地址数组,我们就需要将从内存dump出来的IAT从函数地址数组转换成RVA数组,这样程序才能修复。

脱壳的环境:这个单独出来说,主要原因就是不同的系统脱壳时遇到的问题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脱壳时要修改IAT,而不同系统中同一个模块的API导出的顺序是不一样的,所以修复时一般都会出现点问题。因此,我建议脱壳的环境应该是在32位系统的虚拟机中,以下的所有操作应该在32位系统的虚拟机中操作,64位系统下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pushad: 将所有的32位通用寄存器压入堆栈  ESP-32 。

popad: 将所有的32位通用寄存器出栈   ESP+32。

单步调试法

一步一步分析每一条汇编指令,吃透每一行汇编背后所代表的意思,将壳代码读懂,从而找到原始OEP然后脱壳。这种方法是最锻炼人的,也是最难的。 说白了就是一点点的调试,需要深厚的汇编功底和耐心。

平衡堆栈(又称ESP定律,技巧法)  

一般加壳的程序,都是先运行壳,然后在内存中还原程序,然后跳转到原始OEP,开始执行原程序代码。既然先运行壳,那就必然进入壳程序然后再退出壳程序,期间要遵守堆栈平衡(进入前和退出后的栈指针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壳退出后,必然会操作堆栈指针为进入之前的堆栈指针。在进入壳程序时,就可以在堆栈设置访问断点,让程序跑起来,当程序暂停的时候,就是壳程序即将执行完的时候,然后在其附近单步跟踪就可以找到原始OEP了。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upx这种只对代码和数据压缩了的壳,如果还对代码加密了,那么就不是太好找了。加密的话就需要结合单步跟踪法。 

不管是哪种脱壳方法,都需要遵循脱壳三步法,脱壳三步法分为以下三步:

① 寻找原始OEP
这一步骤的主要作用就是要确定原始程序代码到底在哪里,能找到原始程序的代码,说明壳代码执行完了,我们只有找到原始OEP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② dump内存到文件
当我们找到原始OEP,调试运行到原始OEP时,只要代码被还原,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地方进行dump内存,将内存中被还原的代码和数据抓取下来,重新保存成一个文件,这样脱完壳时,我们就可以用静态分析工具分析程序了。

③ 修复文件
这一步主要就是修复IAT,对从内存中转储到本地的文件进行修复。

①经过UPX压缩的win32/pe文件,包含三个区段:UPX0, UPX1, .rsrc或UPX0, UPX1, UPX2(原文件本身无资源时)。
UPX0:在文件中没有内容,它的"Virtual size"加上UPX1的构成了原文件全部区段需要的内存空间,相当于区段合并。

②UPX1:起始位置为需解压缩的源数据,目标地址为UPX0基址。紧接着源数据块是"UPX stub",即壳代码。一个典型的pushad/popad结构,所以人们常用"ESP定律"来脱UPX。

③.rsrc/UPX2:在原文件有资源时,含有原资源段的完整头部和极少部分资源数据(类型为ICON、GROUP_ICON、VERSION和MANIFEST),以保证explorer.exe能正常显示图标、版本信息。还有就是UPX自己的Imports内容,导出表的库名和函数名(如果有的话)。 

就是因为UPX是一个典型的pushad/popad结构,又要遵守堆栈平衡,即pushad之前的ESP需要跟popad之后的ESP相同,所以当我们看到UPX壳进入pushad后,对堆栈添加访问断点,当壳即将及执行结束即执行到popad要去还原堆栈时,必然会触发断点暂停下来,然后单步调试往下走,原始OEP就在附近了。

首先用PEID工具进行查壳,发现为upx壳,这里我使用了一个CTF题给的程序。

打开x64dbg,拖入程序。发现EIP指在这个位置,往下看看并没有发现pushad,不知道为啥人家用od打开就能看到pushad。这种情况我们就按F8单步调试,不知按了多少次后终于遇到了pushad,我们可以看一下在没有执行pushad时的ESP为 0060FF74,如下图然后再按一次F8,使其执行pushad,将此时的ESP记录一下,0060FF54,正好相差32。

此时我们在堆栈打上断点,右键ESP,点击在内存窗口中转到

然后在内存窗口中,右键断点-->硬件访问-->4字节。

打上断点后,直接按F9运行到断点处,观察ESP值为0060FF74,跟pushad前一样,遵循堆栈平衡。且上面就是popad,此时原始OEP就不远了,我们要理解壳程序执行完后,必然有个大的跳转 跳转到原始OEP去执行源程序,我们能看到下面有一个jmp 且跳转到401280,跳转范围很大,这应该就是我们要找的原始OEP.

双击jmp跳转到401280,使用插件sclla,修改OEP为401280,点击dump,dump到本地文件。保存即可。

但此时的文件无法正常运行,因为没有修复IAT,但是通过IDA可查看原始代码了,如果有运行程序的需求可以修复IAT。

依然使用Scylla,使用IAT自动扫描,

成功后点击 GET Imports 获取导入表

然后再点击,fix Dump 修复上一节的dump文件即可。 

对于像我这种想入门逆向的,这种方式真的可以培养兴趣,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也不会仅仅止步于脱upx的。

E

N

D

Tide安全团队正式成立于2019年1月,是新潮信息旗下以互联网攻防技术研究为目标的安全团队,团队致力于分享高质量原创文章、开源安全工具、交流安全技术,研究方向覆盖网络攻防、系统安全、Web安全、移动终端、安全开发、物联网/工控安全/AI安全等多个领域。

团队作为“省级等保关键技术实验室”先后与哈工大、齐鲁银行、聊城大学、交通学院等多个高校名企建立联合技术实验室。团队公众号自创建以来,共发布原创文章370余篇,自研平台达到26个,目有15个平台已开源。此外积极参加各类线上、线下CTF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有对安全行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踊跃加入或关注我们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TA4OTI5NA==&mid=2247493705&idx=1&sn=6d69bc58b9ae341ec8eeb4b7d8cdde51&chksm=ce5dca28f92a433eadb3cd5996bf5fff09823681819c8d1dbc76501b0cef4d39d86e650b785b#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