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场枪击引发了国内舆论场的巨大撕裂,一小部分人为一个政治家的谢幕而伤神,大部分人为了一个“拜鬼”小王子被射杀兴奋的要“吃席”。
在政事堂看来,这两者没什么对立的,也没必要搞什么对立,压抑了小半年的中国的确是需要一个减压的出口。
只不过,狂欢过后,作为理智的群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以及怎么做才更为有利。
“拜鬼”极大伤害了亚洲各国民众的感情,引发了无尽的愤恨,但对于大部分的日本人来说,“拜鬼”就是一种政治正确和非常普世的信仰。
这跟在中国广大地区看电视剧“打鬼子”就是政治正确,没有太大的区别。
国内各地方电视台数不胜举的“抗日神剧”并不是编导水平不行,而是他们非常清楚老百姓最深层的文化需求,知道播放“打鬼子”就是收视率的保证。
同样,对于日本那些一言不合就飙演技的政治家来说,“大费周章”的拜鬼也不是自己有多喜欢,而是选举时获取支持率的保证。
面对日本国内庞大的“红脖子”群体,右翼的自民党内部派系,往往需要争取这批狂热分子的选票,以获得控制日本政权所需要的支持。
纵观近几十年来日本政坛的自民党领导人,只要不拜鬼的,就没有能干的长的,像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这样的“拜鬼达人”,反而能借此长期执掌日本的政权。
而且,这种“拜鬼”的行为,也不仅仅存在于日本,全球的保守主义政党玩的底层逻辑,基本都是这一套的东西。
特朗普刚上台就跑到耶路撒冷的哭墙溜达了一圈,回去又搞了白宫圣经学习领导小组,拼了命的换保守派大法官。
普京上台后不仅把东正教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还在军队中用牧师重新取代了政委,甚至连总统就职仪式也邀请大主教来搞君权神授。
埃尔多安上台后,自诩“新时代苏丹”,大搞泛突厥主义,把已经世俗化改革的土耳其又宗教化的改了回去。
可以说,这些不同国家各式各样的“拜鬼”行为,是各国保守主义领导人获取支持率的政治生命线,“拜鬼”本质上是对权力的渴望。
所以呢,明白了日本为什么要“拜鬼”,那么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定要揪着“拜鬼”的问题来打,而且打的越狠越好。
作为对手国家,打“反拜鬼”牌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借此向国内提供泄压的通道,另一方面是“围魏救赵”,逼迫“拜鬼”的政客们用里子来交换面子,在经贸领域做更多的让步和妥协。
只要控制好节奏,往往是打得越狠,赚得越多。
如今,“拜鬼小王子”安倍去见了“鬼”,给世界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也给了很多国家带来“二选一”的机会。
美国印度的沉痛悼念,像是死了亲爹一般,目的就是“用面子来换里子”要日本的经济利益。
而对于一些有历史冲突的国家来说,更最有价值的,也许是适度放任,给半年来积累的戾气找个地方发泄。
没必要相互攻讦,大家的选择都没有错,只不过是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