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读者留言,问有没有帮助父母提高阅读水平的书,我想了想,我没有专门看过这类书。但是,在我最近看的这本《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里,有一个小练习,正好告诉了我们阅读的方法。我觉得按照这个练习去做,可以提高阅读水平。
这个练习把阅读一本绘本分为三步:
选一本你以前没有读过的故事图画书,像要和儿童一起读一样阅读它。在这第一遍的阅读中,你最可能注意的是故事情节:发生了什么事?谁干了什么?故事怎样发展的?你可能偶尔瞥一眼图画,不过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在文字上。
这个第一步的目的在于,了解书中的情节,就是大概知道讲了一个什么事,是从总体上去把握。这一步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让自己对故事有一个新鲜感性的主观感受,这是一种很个人的原始感受。在完成第三步之后再去反观这个感受时,可以对自己的阅读偏好与盲区做一个对比。
接着再读这本书,这次注意细节、词语和图画。花尽可能长的时间研究每一页,即使这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图上肯定有你在第一遍阅读时错过的细节。你也可能错过了文本的某些元素。语言怎样?故事中有什么特殊的词语吗?语言是日常生活用语还是诗性语言?故事运用了什么有趣的叙述策略吗?比如重复或对照?谁在讲故事?词语和图画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吗?又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互相冲突?
这一步开始研究细节,做到这点的关键是不轻易放过书中的每一个部分。
前天在我问老大为什么没注意《小红狼》的两首歌的内容时,他说以为就是随便唱的歌。这就等于放过了书里的重要内容。对于一本绘本来说,一般不会存在没有价值的情节。
这一步就是一种文本细读。关键是要让阅读慢下来。很多人其实不是读不懂,而是没办法慢下来,轻易跳过了一些细节。但是越好的书,所用的叙事手段会越丰富。
这就像好看的电影与一些肥皂剧的差别。肥皂剧你可能不抬头只听声音,甚至走个神都知道大概讲了什么,而那些优秀的电影,漏掉一个演员的眼神,都有可能漏掉一些细节从而影响了对故事的理解。
因此对很多人来说,慢下来细细看这件事本身就很有练习的意义。当养成了细读的习惯以后,阅读理解的速度也会上来,因为你已经不会主动去忽略掉细节。
然后再读第三遍。在你已经研究过细节之后,这一次的阅读有变化吗?
这个第三遍是重新回到整体,要让那些细节的理解统合到整体之中,也只有都回到整体,那些细节才更有价值,细节是为了整体服务的。
以上三步所用的方法,也是这本书中提到的在阅读分析中的解释论的方法。
另外,阅读理解还有一个层面是不能完全通过目标文本实现的。那就是作品中的一些隐喻或者互文所涉及的目标文本以外的内容。
想读懂这些内容,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储备。这个问题我在阅读《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时也有感受。比如对西方作品的一些基督教背景的不了解,或者对故事中社会背景的不熟悉,可能是读不懂作品中所隐藏的意思的。
只不过,这不是单纯的阅读能力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