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搞投资的人,应该都听过周期天王周金涛那句名言,就是人生发财靠康波。
不过虽然很多人听过这句话,但是理解这句话意思的却没几个。因为康波理论这套东西,确实看起来有点复杂。
而且多数你看到关于康波的书籍,给你讲的都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很容易看得云山雾罩的。
以前我们也琢磨过康波这玩意,也曾经和周天王当面请教过。本篇文章我们想来讲讲,自己对康波的理解,
当然这也只是我们自己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写出来看看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01 啥是康波
所谓的康波理论,其实是一套经济周期理论,全称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这套理论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研究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
发现发达经济体中存在为期40-60年周期以后,总结出的一套经济周期理论。
事实上经济周期理论不止一种,如果按照时间长短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理论体系。
分别是40-60年的康波理论,以及15-25年的库兹涅茨周期理论,和8-10年的朱格拉周期理论,。
这里面朱格拉周期是8-10年的短周期,主要研究的是制造业的设备更替和资本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因为生产力的提升需要企业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和再投资,然而设备和资本投资更替是有周期的。
通常设备更替和投资高峰期的时候,经济会随之快速增长。设备投资完成的时候,经济也随之衰退。
在这期间设备投资的更替和波动,带来了经济的高低起伏和波动,朱格拉周期也随之产生。
库兹涅茨周期理论是一个中周期理论,持续时间跨度差不多在15-25年。
这套中周期理论,研究的是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兴衰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之所以库兹涅茨周期是15到25年,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需求变化,和人口的繁衍迁移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库兹涅茨周期研究的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兴衰,本质上就是人口周期的兴衰。
康波周期是经济周期理论里面,时间最长的一种。周期跨度长达40-60年,研究的是技术创新对经济的驱动。
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
过去两百年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就是靠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的生产力突破。
在科技突破以后,会带来产业、技术、组织方式;全要素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这个发展周期大概是40-60年,我们把这个周期就叫做康波周期。
每轮康波周期里面,我们都会看到一项或者多项技术革命,引发了长达40-60年的经济发展周期。
在这40-60年技术驱动的完整康波周期里面,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回升四个阶段。
每次康波周期都是以创新性技术变⾰为起点,前13-20年左右是繁荣期,在此期间新技术不断颠覆,经济快速发展
接着进⼊约8-10年的衰退期,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衰退期之后的10-15年是萧条期,这个阶段经济缺乏增长动⼒
最后进⼊10-20年是回升期,在这期间大家都是熬时间,等待孕育下⼀次重⼤技术创新的出现。
每轮60年的康波周期里面,通常嵌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也就是20年为周期波动的库兹涅茨周期。
一个房地产周期又嵌套着两个固定资产周期,也就是10年为周期波动的朱格拉周期。
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也就是朱格拉周期里面,又会嵌套着三个库存周期,也就是3年为周期波动的基钦周期。
02 历史上的几次康波
我们前面说过,康波理论是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研究了资本主义世界两百多年的历史以后发现一个规律。
事实上人类社会存在远不止几百年,而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为啥他只研究了最近两百年历史呢?
因为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基本处在停滞状态,中间的变化其实也并不大。
拿我们国家来说,一直到大清朝完蛋的时候,还一直是封建社会和农耕社会。
西方社会其实状态也差不多,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国外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如我们呢。
要不然你以为为啥直到乾隆年间,大清朝都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根本看不上西方那些老外。
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我们才看到了人类生产力出现了快速发展,技术驱动的康波周期也随之产生了。
如果从康波周期的角度来划分的话,我们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五次康波周期。
网络上对康波周期的划分有各种说法,我们这里贴个最典型的说法供大家参考。
按照这个典型说法:第一次康波是从1782年到1845年左右,这个阶段英国是主导国,标志事件是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康波是1845年到1892年,这个阶段依然英国是主导国,标志事件是钢铁、铁路的大发展。
第三次康波是1892年到1948年,这个阶段美国是主导国,标志事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引领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第四次康波是1948年到1991年,这个阶段美国是主导国,标志事件是汽车通信的大发展。
第五次康波是1991年至今,这个阶段美国依然是主导国,标志事件是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每次康波周期都伴随着一次主要技术革命。
并且在技术驱动的背景下,我们会看到全球的经济会出现很大发展。
每次康波周期也会有某些新兴经济体,加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大循环体系中来,对原有的霸主形成挑战。
比如第一二次康波周期里面,新兴强国德国对英国发起了挑战,但是在一战二战都失败了。
到了第三次康波周期,美国作为新兴国家开始越发强大,并且在二战以后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成为全球的主要债权人。
在二战以后,美国终于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开始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美元也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第四次康波周期崛起的,是二战以后美国扶植的日本这类制造业强国,在1980年代对美国的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形成了挑战。
二战以后在美国的扶植之下,日本成为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大量抢占了美国的制造业市场。
但是受制于二战以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约束,日本始终无法挑战美国的金融货币霸权,最终在日美贸易战以后黯然落幕。
第五次康波周期里面,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在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以后,中国逐渐成为美国在经济和金融上的挑战国。
前三次康波周期,我们认为是古典型康波周期,为啥说古典呢?因为当时还是金本位时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处于金本位时代,货币发行总量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所以经济容易有通缩倾向。
从第四次康波开始,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人类从金本位时代正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
这个阶段货币发行的限制和束缚都没有了,经济正式步入债务驱动的阶段,所以天然存在通胀的倾向。
我们一方面看到伴随着经济发展,货币数量越来越越,整个社会的债务也越来越大。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如果生产力没有出现突破,我们会看到整个社会的利率水平,会越来越低。
其实康波的节奏,从美联储加息的进程里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些端倪。
每次美联储主动加息,必然是选择一个经济还算稳定的复苏期,防止经济出现不必要的过热和通胀,并且为后续降息做准备。
03 第一次康波
康波周期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技术,所以每次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力提升的时候,就会推动康波周期产生。
从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以后,后续每次康波周期的产生基本都是这样。
大家知道通常我们计算康波周期的起点,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幅提升开始的。
原因前面也说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全球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不高,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所谓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那边发起的技术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的起点,是工作机器开始大量投入生产。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蒸汽机作为动力被广泛使用。
英国的机械师凯伊,在1733年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纺纱机织布的速度。
到了1765年,珍妮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了,纱线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便宜。
依托大英帝国在海外开拓的殖民地,当时只要生产出来这些纺织品就能卖掉。
珍妮纺织机的出现,以及纺织品带来的巨额利润,引发了英国棉纺织业内部机器改造和技术革新连锁反应。
先是在棉纺织业出现了螺机、水力织布机这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先进机器。
之后在采煤、冶金领域等诸多工业部门,也陆续开发出各种机器,投入到机器生产中去。
很多人看不起纺纱织布这件事,认为这是低端产业。以前有个流行的说法是,纺纱织布做几百万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
但事实上如果你看过历史,会发现从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后面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都是通过纺织业起家的。
英国人就不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进的纺织技术就是英国人发明的,之后又延伸到其他工业领域。
后面发展起来的美国、包括德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早期都是靠纺织业起家。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最先引进和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产业,也是纺织产业。
现在正在搞工业化的越南、印度这些南亚东南亚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纺织业,可以说大家起步时候基本走了一样的路。
机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使得工厂对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需求的存在,推动了蒸汽机的发展。
工业革命早期的时候,因为机器对动力的要求不高,所以当时主要是以畜力、水力和风力为主。
这里面水力驱动是最便捷的,所以英国最早的工业化企业,基本都是沿着河边建造的。
水力确实廉价而且效率挺高,但缺点在于不太稳定,比如有枯水期和丰水期,冬天也会结冰。
水力驱动不稳定,但是资本家不能因为这个把机器停下来啊,所以大家也都在琢磨其他的驱动方式
除了水力驱动,还有个廉价的动力是风力。风力和水力的问题一样,都是不稳定。
因为风力这东西看天,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而且有些地方风力资源丰富,有些地方几乎不刮风
但不管怎么说吧,这风力也算是一个廉价的动力来源,起码比骡马效率高得多。
很多80后小时候看动画片时候,应该总会看到片子里的那些磨坊,很多都是风车驱动的。
伴随着纺织技术带动机器生产的发展,这些机器对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前的那些给机器提供动力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机器的动力需求。
瓦特在1785年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在这个阶段终于开始大量投入使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发生了。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事件,蒸汽变成动力完成以后,机器开始大规模代替手工。
机器效率和驱动方式的改变,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第一次康波周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04 第二次康波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进入蒸汽动力时。这个阶段机器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作坊式的手工劳动。
之前传统手工业作坊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没有办法适应规模化机械式大生产的需求。
为了改进生产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大规模雇佣工人集中生产,现代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由此出现了。
这使得过去需要依附于地主阶级才能维持生计的自耕农逐步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想要发展大规模的工厂,需要的资金规模和之前的小作坊,肯定是不一样的。
工业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更大规模的融资。各种公司开始搞股份制和各种债券融资,金融业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
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以后,可以开始制造更复杂精细的产品,分工也越来越细。
比如一个工厂想要造火车,不可能火车轮、火车头和火车车厢都自己造吧。
于是慢慢大型工厂,也开始有了更加专业和细致的分工,每类工厂只负责制造某个细分领域的零件。
之后这些零件再汇集到组装厂,被组装成火车的成品,现代化大生产就这么诞生了。
伴随着成规模的机械化大生产的工厂出现,整体生产效率是提高了,后面的问题又来了。
生产出来东西要考虑运出去啊,以前靠骡马拉车那种传统的运输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机械化大生产背景下的运输需求。
为了便捷的运用货物和原料,人们开始想方设法的改造交通工具,蒸汽机驱动的火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有了火车需要修铁路啊,铁路可不是那么容易修的东西,不光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天量的资本。
修铁路需要大量铁轨吧,造铁轨需要冶金吧,想要冶金的话,需要开采铁矿才能大炼钢铁吧。
而且想要把铁矿通过冶金,炼出高质量的钢铁,是需要冶金化学技术过关的。
等于说这一系列配套产业,只要哪个没发展起来,铁路都没办法最终修起来。
在这个背景下,铁路这个上游产业带动一系列下游产业突飞猛进,相关行业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以钢铁、铁路大发展为标志的第二个康波周期,也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
我们知道想要发展这些重工业,除了技术问题,还需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
我们现在看到的华尔街,就是在当时天量融资需求的背景下崛起的。
要知道欧美的铁路都是借钱修的,重工业也是借钱建的,基本都是等修好了以后先生产,等有利润再还。
铁路及其下游重工业投资需要的天量资本,也带动了金融业的衍生和发展。
你看单单一个纺织机和蒸汽机引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光驱动了两个康波周期,也带动了无数下游产业和就业。
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整个社会体系和结构的变革。
大家在初中政治课本里面都学过一句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
可以说这次技术革命,不光开创了机器替代手工劳动的时代,也推动了英国的社会变革,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率先完成技术革命的英国等国家,也因此逐步由过去的封建社会,步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05 第三四次康波
我们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标志性事件,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德国人西门子在1866年发明发电机以后,到了1870年代的时候,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了。
这个阶段电力作为新能源,开始取代之前的蒸汽机动力。大量电力驱动的电器投入使用,替代了之前蒸汽驱动的机器。
伴随着电灯、电车、电话和无线电报等一系列电器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出现,为信息迅速传递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除了电力的投入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个重大技术突破,就是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也研制成功了。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之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大量内燃机投入市场使用,推动了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1870年,全世界生产大约八十万吨石油,而1900年的年生产量猛增到了两千万吨。
在电气化背景下推动的生产力大发展,把全球生产力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阶段不光是生产力快速发展,伴随着各种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消费金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现在看到的信贷消费和分期消费,在这个阶段就已经非常发达了。
在各种消费信贷的推波助澜之下,1920年咆哮的二十年代,汽车就已经进入了美国的千家万户。
穷人低息借钱买东西,推动企业利润节节升高。美国的经济一片欣欣向荣,简直就是一个完美闭环。
这时候如果你去看美国资本市场的话,就是股票天天涨,富人拿钱投资股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之前我们写过一篇《我们正站在一场大萧条前夜》,曾经讲过这个事情。
如果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美国和德国是这这个康波周期的领导者,美国和德国两者的产业结构也差不多。
一战以后在德国经济沙皇沙赫特的游说下,美国的摩根财团操盘了针对德国的道威斯和杨格计划。
美国提供贷款,支持德国稳定金融秩序发展经济,还答应购买的德国生产的东西。
德国人拿到美国人的贷款之后,工厂重新开工老百姓也有了工资,国家很快稳定下来。
在大萧条之前的1924-1929年,德国度过了一段稳定期。经济在这五年内快速恢复到战前水平,实力再次超过英法。
这里可以看出,德美两个国家之间最大的差异,是美国因为在一战发了战争财,国内的家底很厚。
德国则因为是一战的战败国需要各种赔款,所以家底没多少,全靠出口市场过日子。
德国经济直接被打回原形,工厂停工矿场停采,500万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两边为提振经济,采取的手段也差不多。都是通过国家借债的方式,搞以工代赈给老百姓发钱。
只不过希特勒除了在以工代赈搞基建的同时,还开始疯狂扩军发展军备。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为啥希特勒会想到发展军工,而不是发展民用消费品,这是一开始就准备打仗么?
我们知道康波周期是五六十年的长周期,每次康波周期都是以创新型技术变革作为起点,
前20年左右是繁荣期,这期间生产力不断被新技术提升,经济也快速发展。
之后5-10年的衰退期里面。经济增速开始逐步放缓,大家觉得做啥都越来越内卷
在衰退期之后的10-15年,是康波周期的萧条期,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明显缺乏动力,大家变得越来越迷茫。
最后会进入10-15年的回升期,这期间大家都是熬时间,等待孕育下一次重大技术创新。
所以在这五六十年时间的康波周期里面,我们会看到在中间,经济存在着明显的繁荣、衰退、萧条、回升四个阶段。
在不同的小周期里里面,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其实都是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单单九十年代一个信息技术革命,我们在2000年就看到了PC机大热,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成为当时的主流。
但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在2009年以后,又看到了传统互联网逐步被移动互联网取代。
电商和各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崛起,取代之前的门户网站,成为2010年之后的王者。
每次伴随技术发展,带动一些行业的崛起,里面都有大量的从业人员从中受益。
而且前些年中国之所以发展那么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几轮康波周期的技术成果,在国内一轮轮被引爆。
在技术进步推动的背景下,我们又搞了改革开放,融入了老美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成为世界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整个经济体在不断被时代和技术的浪潮推着往前走,国家也一直专注在经济建设上。
然而技术革命总会走到尾声,人口红利也总会走到末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些年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创新和技术进步了,基本上还是推动第五次康波的那些技术。
因为没有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突破,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很多行业陷入存量竞争和零和博弈。
这本质上是因为,上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已经步入尾声,新的技术革命还没有出现。
典型例子就是近两年,我们看到互联网巨头们开始下场做社群团购,和买菜阿姨抢钢镚儿,这就是存量博弈的典型表现。
这种存量博弈对经济本身及就业伤害很大,所以我们才看到国家下场叫停了这个事情。
之前我们写过篇《社区团购,新时代的圈地运动》,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尾声:
在中国六十年时间被称作是一个甲子,这基本等同于一个人的自然寿命主要阶段。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生基本都会经历一轮康波周期,甚至横跨两个康波周期。
所以以前大家会常听到一句话,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固然要靠个人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历史的进程。
其实这句话说得就是个大趋势和大环境的问题。如果用康波理论解释的话,会非常的贴切。
如果你出生就赶上了康波周期的复苏或者繁荣阶段,那么这个阶段机会大概率会很多。
你如果自己有点能力,把握住其中的一个任何机会,往后的日子里收入不断提高就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如果你出生就赶上了康波周期里面的衰退或者萧条阶段,那么在很长时间里你都会非常的难受。
因为你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对抗和改变下行的大趋势,日子常年原地踏步或者往下滑就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毕竟一个人的命运并不是只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历史的进程在里面也非常的重要。
PS:我们的新书出版了,点击下方的图片,可以直接下单。
或者在当当搜索《看准》,也可以购买。期待大家读完以后,给我一些反馈。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炒股拌饭”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