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有个新闻,很值得分析。某种程度向我们揭示了,当前时代困局中,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
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放眼望去,都是熟悉的名字。京东、阿里和恒力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排名有了质的飞跃,这是首次,京东问鼎民营500强冠军。
提起京东,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4月份的上海疫情中,京东为了支援抗疫保供工作,从全国召集超过5000多名京东物流一线小哥驰援上海。
在今年经济萧条,各大互联网企业“裁员”的寒冬之下,京东的员工数竟然逆势增加,截至2021年底,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超过42 万人,其中京东物流一线员工超过30万人一线员工中农村地区人口占比达到80%。
超过40万的员工中,70%以上是一线物流小哥。
京东的庞大员工数,根本不像是互联网行业的公司,要知道,40万员工,基本是BAT(阿里、腾讯、百度)三家企业的员工人数之和。
如果跟物流行业放在一起比,京东的员工数也是顺丰+三通一达总和的两倍。顺丰员工数12万,圆通、申通、中通、韵达正式员工数都在1万-3万左右。这是因为,“三通一达”网点和快递小哥虽然遍布全国,但多是加盟制,上百万快递员多数都不是这些公司的正式雇员。
当然,业务不一样,经营模式也不一样,简单对比员工数,并不够科学。
但员工总数,却是一个重要的数据。
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当今的经济萧条中,一个普通人,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不仅仅意味着薪水,还意味着度过寒冬、迎来春天的希望。
不过,光有一份工作是不够的。快递、外卖等物流小哥所从事的,是一份“风驰电掣”、与时间赛跑,危险系数相当高的工作。他们,更需要“保障”来抵御风险。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披露,目前,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有8400万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因为灵活就业,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
许多在物流行业挥洒汗水的小哥,因为灵活就业的性质,根本没有基础的社会保障。
京东呢?
30万的物流小哥全部是京东的正式员工,京东缴纳的是六险一金,比通常的五险一金还多了一份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而且,京东对物流一线员工的月工资支出,平均超过1.1万元,还有各种面向员工的福利。
员工的待遇和福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公司从股东的利润里,一点点抠出来。
京东这么做,有没有阻力或者犹豫呢?
应该是有的,至少个别高管和股东就有过反对和犹豫。
早在2017年,刘强东在一次节目中表态:“有下属向我建议,把快递员全部转为外包,每年至少为公司省下几十亿的费用。但是我认为这样是耻辱的,我们十几万员工70%来自于农村,每个员工都必须缴纳六险一金。”
小镇做题家出身的刘强东,面临重重阻力和反对,始终践行了他的诺言。
此外,他还定下了京东的捐赠要求:国家任何地方发生灾难,京东在当地的仓库主管都有权决定捐出救灾物资。
不过,企业想要承担社会责任,除了“初心”,也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才能在面对疫情、灾情等特殊情形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而京东,则一直在打磨自己的供应链能力。
-02-
疫情下,全球的供应链都阻滞重重,打通货物的运转,保供成为了确保经济正常运行的重中之重。供应链的重要性也开始被社会、行业和消费者更广泛和深入地认知。
京东则一直非常重视“供应链”,有着非同寻常的实业基因。
早在2004年,京东转型做电商时,刘强东就发现了物流的痛点,产生了京东自建物流的想法。
建物流不仅要花大钱,而且还要耗费不少时间。当时业内业外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刘强东自建物流,但刘强东坚信物流将会成为电子商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物流的痛点,才能在一众竞争对手中差异化竞争。
2007年,京东开始自建物流,踏踏实实做实业,自建物流使得京东实现了领先沃尔玛、好市多等全以供应链效率著称企业的库存周转,创下了超1000万SKU的海量商品库存周转接近30天的纪录,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也给用户带来的当日达、次日达的体验。
十余年如一日的投入,不断提升供应链的技术能力和数字化水平,让京东拥有了行业领先的基础设施,也拥有了极强的科技赋能能力。如今,这套在京东内部被反复验证的数智供应链能力,正在通过京东云对外输出。
例如在中国制造业的知名产业带常州,京东云携手智云天工、常州移动,为常州市钟楼区打造了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也被称为“超级虚拟工厂”,目前已经接入区域内600余家工业企业和46000多台设备。多生态角色共生、全要素统筹、全产业链协同、全价值链优化。
江苏常州与京东云的携手,显示出了做长价值链的可能性。
以常州的特色制造产业之一——3C电子为例,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每项任务仅要求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这就导致设备数字化、数据分析、决策智能等能力很难在不同企业、不同流程中通用,很难精确地规划并配置产能,产生了大量的闲置产能。
京东云携手智云天工、常州移动,共同打造的以“5G工业专网+边缘算力集群”为基础的工业大数据平台,作为区域智造云的基础设施,实现了产能、质量、设备、人员、能源等高质量数据的采集、汇聚和管理,并面向全区域开放共享,数据协同分析让业务高效联动,离散制造也能够进行精益化生产。
下一步,京东云与智云天工还计划在全国其他地区,打造并落地更多的“超级虚拟工厂”。从常州经验中总结,中国智造的原力觉醒,可能就隐藏在京东云的能力“铁三角”中。
1. 技术领导力。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50%左右的工业PaaS平台需要采用国外开源架构,90%以上的高端工业软件仍依赖国外供给,这时候,拥有大量自研技术的京东云就拥有特别的技术领导力,成为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坚实底座。在前不久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公示》中,京东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成功入选。
2. 产业理解力。京东云是为数不多的、集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优势集于一身的云,结合京东多年服务实体经济所打造出来的数智供应链能力,能够深刻洞察产业需求,做长价值链,真正以实助实。
3. 开放生态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生态协同,平台方也要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为合作伙伴、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个过程中,京东云通过技术开放能力共享、底层解耦支持混合多云、多方合作产业共建,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更多可能。
这三重能力连接起来,构成了坚实的铁三角,给予区域经济和制造企业以牢靠的支持,成为中国智造的产业集结号。
-03-
除了科技赋能制造业企业之外,京东的供应链技术,还应用在“助农”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以山东省平邑县为例,过去,物流体系小、散、乱等痛点和难点制约着平邑电商支柱产业——黄桃罐头的发展。2020年平邑县与京东物流合作,落地建成了京东物流平邑数智物流产业园,这是中国县域规模最大且技术先进的京东云仓。
产业园内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到了4万平方米,使用了物流自动化立库、地狼AGV和交叉分拣机等多项自研技术产品和CLPS、WMS、TMS、WCS等软件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存储、分拣、记录和智能化管理。
和传统物流的“人找货”不同,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京东物流可以精确解决商户在仓储、运输、包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痛点,配送时效提升一天以上,物流成本下降超过50%。
另外,二期即将投用的冷链物流,平邑也可以在常温罐头、中成药品之外,着手研发新产品,让平邑县的产品更具多元化和市场竞争力。
平邑还吸引到了“认养一头牛”这样的新消费品牌入驻。
相比其他商品,奶制品保质期、配送时效和质量要求高,因此对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以及整体运营效率的要求也就更高。
“认养一头牛”原有的仓储物流作业模式比较传统,以人工出入库与拣选作业为主,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同时,传统的一仓发全国模式,也对跨区的运输时效形成较大影响。
与京东物流合作后,借助平邑数智物流产业园,“认养一头牛”的牛奶不仅可以就近存储与入仓,缩短了送仓距离,节省了送仓成本,还可以把商品提前布置到京东物流在全国多个城市的仓库中,方便就近发货。
正是有了京东数智供应链托底,平邑的县一副好牌打得更顺畅了。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平邑县,不仅是中国金银花之乡,还是中国水果罐头之都,拥有中药材、食品加工、劳保手套三大特色产业。如今,平邑三成的水果罐头、三成的金银花、一半的劳保手套都是通过网上销售。
与传统电商的发展模式不同,平邑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通过共建商流物流一体的智能供应链基础设施,极大激发了县域经济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不一样的县域经济崛起之路。
除了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京东物流也在通过智能仓储设备的投用,打通工业品下行通道,让更多偏远地区、县城以及周边乡村的消费者,享受到“睡前下单、醒来收货”的物流普惠服务。
农产品上行,意味着基层城镇和乡村更多的特色产品被纳入到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清单,这一方面会提升一线城市对低线城市和基层城镇及乡村的反哺力度,将更多的内地居民纳入统一的大市场,更好分享发展红利,另一方面也直接为基层消费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而品质消费的下沉,则意味着基层居民消费的去山寨化,为基层居民带去了更为价廉物美的正规品牌消费品。
而供应链作为链接产销两端的关键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东物流依托自身供应链新技术,努力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新渠道,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注入全新动能。
在业界看来,京东“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新渠道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在于京东物流的“快”不是单纯的搬运速度的快,而是通过对商品销售和供应链的理解,合理规划仓网,分布库存,把商品提前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减少履约环节,缩减搬运距离和搬运次数,从而实现高效履约。
这里面有京东在供应链上的两大硬实力作为基础。
首先是在物理世界,京东搭建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仓网,包含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物流网络和跨境物流网络六张灵活、广泛、高效协同的网络。
其次是在数字世界,京东云形成了贯穿科技产品、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生态三大板块的一体化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如,从园区、仓储、分拣,到运输、配送,在供应链的各个关键环节,京东均拥有自己研发的智能产品并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以及供应链中台、数据算法中台和云仓、物流等供应链生态。
而在疫情之下,京东针对受疫情冲击地区的商家和中小企业,出台了一揽子纾困帮扶举措,调动自己的供应链能力,帮助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以“有责任的供应链”全力守护人间的烟火气。
5000多名京东小哥驰援沪上保供抗疫,极限60天内打通封控下各个环节的堵点:全国范围内的调货,海陆空总动员发货,并在上海周边新建临时分仓,京东小哥、社区无接触保供站和智能快递车齐发力,最终助力我们打赢了这场抗疫保供的“战役”。
对于京东的供应链建设,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的评价很到位,他看到京东“有责任的供应链”是能力的体现,面对危机挑战,京东在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配送等方面充分协同和融合,在抗疫保供、拉动消费、重大节点及绿色发展中发挥出特殊价值,成为了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和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实际上,京东的供应链建设,离不开京东云的技术投入。
不过,不遗余力地投资“供应链”建设,这不仅仅是京东能力的体现,更是京东价值观的体现。
-04-
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京东这个新型实体企业显得很“异类”。
对供应链的重资产投入,使得京东比起诸多轻资产运作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更像是实业企业。
面对重重阻力和反对,京东仍然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特色道路”。而支撑这种独特反应和打法的,正是京东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其实,京东的价值观,也有着鲜明的“理工直男”特色。
那就是“重视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而非仅仅看重财报上的利润积累”。
也正是因为对“财报利润的积累”没有那么在意,所以京东不追求高利润积累,而是将更多的利润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并让利给合作伙伴和员工。
京东给30多万物流小哥都交六险一金,一年就要多支出几十亿。
京东十几年来给物流投入上千亿,五年来给技术投入900亿。
京东走的这条路,是跟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截然不同的一条路。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企业的价值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而想让股东价值最大化,就要让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优秀的企业,就是能够为资本带来更多财富增值的企业。
而京东,则用实际行动走出了另一条路,另一条“与时俱进”,充满着“革新精神”的道路。
而京东所走的这条道路,则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和重视。
那就是,企业不仅仅要为出资股东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负责。
企业的运转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供应商、员工到消费者,再到政府。企业的发展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的付出带来的,绝非仅仅是股东和资本的功劳。
也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让利和回馈社会,是理所应当的。
今天,我们面对着疫情和全球性的经济萧条,身处危机之中,再看京东的选择,又有了一种不同的意味。
面对危机,京东选择迎难而上,解决困难,动用自身的技术能力来帮助其他社会主体渡过供应链危机,从上海抗疫保供,到不遗余力的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通路,千方百计稳住民生根基。
在困难的时局中,京东也在为稳定就业而努力,坚持为员工缴纳六险一金,保持住每位员工生活和消费的信心。
这些踏踏实实的举措,经过链式传导,最终将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稳住社会的供应链运转,提升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并帮助我们走出萧条和危机,最终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05-
为什么在“寒气”逼人的环境下,京东的经营情况仍能穿越经济周期?
这是因为,无论寒暑,京东一直在坚持做“重活”、“笨活”,苦练内功,这看起来是一条缓慢的道路,没有花团锦簇和立竿见影。
但,慢就是快。
正因如此京东才在“耐力赛”里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拥有了更强的御寒储备,并有能力在危难时刻向全社会伸出援手。
京东走的路,给了我们一种启发和思考。面对今日的时代困境,我们的企业应该走哪条路?
其实,企业可以为社会做更多的事。
坚持长远,坚持企业家精神,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初心,苦练内功,扎实提升科学技术水平,赋能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
坚持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主导的初次分配上“做好文章”,提振员工收入和消费能力。
希望珠玉在前,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可以响应时代和人民的召唤,走出一条“科技强国”和“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