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国内巨大的阻力,无视美国的多次劝阻,朔尔茨来了。
在登机前,这位德国总理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自述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他表示“不希望与中国脱钩”,还写道:“我们寻求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
作为会后首个访华的西方领导人,他带了从汽车巨头大众、宝马,到化工巨头巴斯夫、瓦克化学,再到生物制药的拜耳、默克、BioNtech的一众企业家。
晚上闲聊时,有朋友群里发了下面这张图,“点菜”今晚要写朔尔茨,再加上还有朋友问“就半天时间他们能谈成啥”,索性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朔尔茨本次访华的意义。
朔尔茨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此次访华不要光注意他带领的商业团,那更多是给德国国内民众看的,政治家的动作,还是要放在政治周期里观察。
随着下周的11月8日,美国中期选举结束,随着最大的不确定性消失,全球将迎来外交周,全球主要政客都要参加连轴转的外交活动。
10日,美英法等将带着一大批国家去埃及搞气候峰会,12日,中美日韩将带着一批国家去柬埔寨参加东亚峰会,14日,全球主要国家领导人将集体去印尼参加G20峰会,18日,中俄美日韩将带着一批国家去曼谷参加APEC峰会。
在这段全球外交时间内,特朗普可能会宣布2024年参选,泽连斯基可能会发动冬季战役,普京可能会发动核威慑,拜登可能会宣布新的“重返亚太”宣言,很多国家都要在一系列的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
对于朔尔茨来说,完全可以跟我们在G20峰会上搞会晤,也可以跟马克龙一样,等中期选举、赫尔松战役的结果明确后,在“外交周”各国博弈站队清晰后,再于中美之间搞“待价而沽”。
因此,此次朔尔茨在外交局势明朗之前,就冒着风险拉着德国的企业家们提前下注,是需要巨大勇气的,也要承担巨大的压力。
朔尔茨的到来和背书,为我们在外交周连续四场的纵横捭阖中提供了底牌,给亚洲各国吃下一颗定心丸,因此,付出巨大的成本的朔尔茨,自然也能带走他想要的东西。
今天中航材向空客采购了140架飞机,170亿美元的合同让波音气得干瞪眼,德国政府也顶住的美国的压力,把朔尔茨根据地的汉堡港部分股权转让给了中远,更不要说那些德国的超级巨头。
飞机从订购到交付需要数年之久,港口更是会驱动双方贸易关系的长期稳固,化工、汽车、制药等行业,这些合作都将超越政治周期,不容易像北溪管道那样被破坏。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朔尔茨率先打破了欧盟的“联合涨价”,欧洲松散的对华联盟也将被打破,接下来,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将顶着美国的压力抢先访华,建立更稳固的对华关系。
也就是说,朔尔茨此次虽然是半日游,但却是以一己之力,推动欧洲不得不选择与中国恢复关系与合作。
精密计算的德国人做出这个决策并不难理解,大国不会允许同时失去两个臂膀,也不会允许自己被他人握于股掌。
这就像上世纪50年代朝鲜横扫韩国后,美国为了避免失去台湾第七舰队迅速入驻,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在被美国搞的失去了廉价能源供应的俄罗斯,便也绝无可能在接受同时失去庞大市场的中国,否则就只能依附于美国。
更不要明面上团结协作的欧洲内部,代表德国的朔尔茨也需要跟代表法国的马克龙来争谁是真正的欧洲一哥,对于朔尔茨个人来讲,抢在马克龙之前访华,有利来争夺欧洲的龙头棒和带头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