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可达性分析基础知识普及
2022-12-23 17:0:58 Author: www.aqniu.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4 收藏

SCA可达性分析基础知识普及

日期:2022年12月23日 阅:101

最近开发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是海内外最火爆的细分领域之一,SCA的可达性分析更是多次被提及。借着这个机会,做一个基础知识的普及。一是鸿渐作为深耕代码安全领域的小公司,靠的是专业硬实力,秀一下。二是很多职能人员缺乏专业性、没有鉴别能力,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完全辨别不了,盲从心理特别厉害;我们一直怀着感恩的心服务客户,相互尊重,相互成就,有责任和义务做个普及;三是号召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我们,踏踏实实做一款好用易用的代码安全产品。

SCA工具基于代码(源代码、二进制代码)和构建文件(c语言的makefile文件、maven项目的pom.xml文件等)分析得到被测项目使用了哪些第三方组件,并关联得到这些组件包含的漏洞。问题在于,传统SCA工具仅分析组件和漏洞的存在性,并未分析组件是否被自研代码调用(组件可达性),漏洞是否会被自研代码触发(漏洞可达性),这造成了大量的误报。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文明副教授等人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实证研究,首次以漏洞代码的可达性的视角,分析了生态系统中漏洞对下游软件所造成的安全威胁,结果显示已有SCA工具的误报率高达86%.[1] 也就是说,SCA工具报出的潜在漏洞,其中86%的漏洞对应代码没有被实际使用,漏洞无法触发。

由于SCA工具报出组件和漏洞数量太多,如果出现漏洞都去改,工作量太大(升级意味着换调用第三方组件的接口,换接口意味测试量加大)。ShiftLeft的报告显示,客户希望在不影响软件交付时间的情况下交付安全软件,而传统的SCA工具会报出大量(数千个)开源漏洞,大多数最终被发现没有影响(误报)。这些解决方案非但没有帮助开发人员,反而拖慢了他们的速度。

SCA可达性分析的意义在于,去掉引入但未使用的组件,同时降低无法触发漏洞的优先级,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际影响代码的安全漏洞上,从而大幅提高SCA工具的可用性。

SCA工具中的可达性分析,按层次可分为构建可达性、组件可达性和漏洞可达性。

2.1 构建可达性分析

构建可达性分析是SCA工具的基础功能,分析构建文件中引入的第三方组件,如分析maven项目的pom.xml文件得到引用的第三方jar包。

2.2 组件可达性分析

组件可达性分析,即分析开源组件(包括拷贝引入的开源代码和构建引入的开源组件)是否被自研代码引入(include/import)并调用。

组件可达性分析采用基于抽象语法树的方法实现,主要技术难点是大规模不完整代码解析技术,即在无需编译通过的前提下(要求被测代码都能编译是不现实的),快速准确解析不完整源代码。2018年北京大学马森等人在软件工程顶级会议ICPC上发表的论文[6]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2.3 漏洞可达性分析

漏洞可达性分析,即分析漏洞是否会被自研代码触发。有两个技术难点:

一是漏洞细粒度对齐技术,由于CVE漏洞仅给出漏洞对应的组件或版本,需要进一步将漏洞对应到函数或行,才能用于漏洞可达性分析。鸿渐SCA通过基于专利的漏洞对齐技术,将超过10000个漏洞对应到函数或行,以支持细粒度漏洞可达性分析。

二是源代码静态分析技术(即SAST技术),即通过控制流分析、值依赖分析和约束求解等技术,判断自研代码到漏洞是否有可行路径,从而判断漏洞是否会被自研代码触发。鸿渐科技在SAST有着深厚的积累,发表了多篇论文、专利。

由于可达性分析需要强大的静态代码分析技术支持,根据调研,除鸿渐科技的SCA工具外,国内尚没有支持可达性分析的SCA工具,国际上仅有美国ShiftLeft公司[3]、美国MEND公司[4]的SCA工具包含部分可达性分析功能,这三家公司的共同点是都有强大的SAST工具作为技术支持。

ShiftLeft SCA在报告中声称,通过引入“攻击者可达性”(即漏洞可达性分析),可以将开源漏洞报出数量减少93%.

MEND SCA仅在报告中提到其正在申请的专利可以确定哪些漏洞直接影响代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报。[2]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hiftleft.io/blog/introducing-attacker-reachability-reducing-open-source-vulnerability-tickets-by-90-or-more/

[2] https://www.mend.io/wp-content/media/2021/11/MEND-How-to-Reduce-Your-Alert-Count-Early-in-Development.pdf

[3] https://www.shiftleft.io/

[4] https://www.mend.io/

[5] Qing Gao, Sen Ma, Sihao Shao, Yulei Sui, Guoliang Zhao, Luyao Ma, Xiao Ma et al. “static C/C++ bug det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complete code.” In 2018 IEEE/ACM 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ram Comprehension (ICPC), pp. 385-3853. IEEE, 2018.

文章来源: 鸿渐科技


文章来源: https://www.aqniu.com/vendor/92563.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