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讯反诈技术升级和国民防诈意识增强,境外诈骗号码拨打电话接通率、作案成功率大大降低,境外诈骗分子转而使用境内固定电话联系被害人。通过固定电话拨号,更容易取得被害人信任,已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亟需引起重视。
境外诈骗分子通过网络聊天软件发布招工信息,以高额回报吸引境内人员加入。国内犯罪分子明知是为违法或犯罪活动提供帮助,仍受利益所惑铤而走险。
通讯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往往对同一身份在同一地址申请固定电话的数量做出限制。对此,犯罪分子往往通过注册企业的方式欲以规避。而且,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设立门槛。国内的犯罪分子往往会先租用办公场所,在办理企业营业执照后,再以网络推广等理由,到通讯营业厅申请办理多部固定电话。
实践中,还出现了国内犯罪分子直接通过入住多个酒店,利用酒店客房内固定电话搭好GoIP/VoIP设备远程操控的案件。
国内犯罪分子根据上家指令,利用固定电话,连接GoIP/VoIP等通讯设备,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虚拟网络信号。上家可异地操作账号,批量导入外呼请求,通过虚拟拨号不间断自动呼出。
随着电诈宣传的普及,没有接听境外电话需求的人员已经开始选择主动关闭境外来电呼入功能;与此同时,随着手机号码实名制的普及和断卡行动的开展,买卖移动电话卡的情形也越来越少。为顺利实施诈骗等犯罪,境外犯罪人员往往会高价招募境内人员,为其搭建虚拟网络呼叫服务。
一些不法分子将“放管服”改革"红利”视为犯罪“便利”,通过设立空壳公司违法牟利。与此同时,少数运营商业务员以完成业务绩效为首要目标,当客户提出需求时,仅在形式上收集材料,到现场简单了解用途,走流程式的提交审查。审核人员并未对客户真实情况、经营情况、电话实际用途等进行实质性审查,即使内心存疑也不深究。之后即做出审批决定,并在较短时间内安排人员将电话线安装好,为犯罪作案提供可趁之机。
客房对外拨号通话是酒店为住店旅客提供的便捷服务,且无呼出限制。虽然办理登记入住需经实名验证,但人员进出酒店随意、查验不严。犯罪分子先在酒店登记入住、长期包房,后续其他同伙凭房卡直接进入房间、分散作案。在房间内搭建接入酒店固话的通讯设备,并不允许清洁人员等其他人员进入。酒店人员往往等到退房时才在后台查看房间通话数据并收取一定费用,对本店通话情况掌握明显滞后,无法及时发现异常。
国内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往往根据上家安排,到异地作案。在某一地区短暂作案后,即更换作案地点,重复实施犯罪。
建立境内外打击、防治一体化联动机制,加强境内外同步使用的小众聊天社交软件监管,落实网络实名制、电话卡开卡制度等。加强电信网络运营商、工商登记、邮政、司法等部门协作配合,建立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犯罪线索双向移送等机制,形成常态化监管模式。
严格线路开通审批程序和要求,现场查看办公情况与营业执照是否相符,评估申请的电话线路与公司业务量是否匹配等,对违规审批的从业人员严肃追责。常态化监控使用情况,安排飞行检查,通过大数据手段设置风险触发点。定期培训一线业务人员,及时学习《网络安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电信条例》等法律规范,提升全行业法律意识。
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实名登记入住,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对形迹可疑人员或非住客在楼层徘徊情形等提高警惕性。通过技术手段设置外接呼出设备安全预警,及时发现持续不断向多个省份拨打电话、持续大量外呼等异常情形。加强酒店从业人员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张贴反诈宣传标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