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的时候,我就爱在社交网上瞎逛,看看人们都在关注啥,转发啥,寻找灵感和素材。
结果,看到有人转了这样一条新闻:
新闻指向快科技,看形式是个相对可信的报道。恰好,我又是研究黑产和套路的,马上就过去看。
这一看,就出了毛病。
这是个典型的“三无新闻”。什么叫三无新闻呢,就是缺乏新闻的关键要素,没有时间、地点、人物和关键情节的新闻。
时间是6月19日,没问题;地点,无;人物,柴先生,一看就是个匿名;来源,因为快科技自己没有采访资质,写“据媒体报道”,这是典型的三无新闻。
既然快科技不是原发媒体,那就去百度搜,结果一大屏结果出来了:
排在前面的仍然是一堆三无新闻,看来都在抄来抄去。
继续往下翻,看到了某某报的网络版,这是个有名气的大报,按说新闻核实、求证了吧,仍然是缺乏新闻要素的三无新闻,只是刊发时间提早了一天,是6月18日。
尽管缺乏要素,但基本事实是清楚的,就是“柴先生点了一份外卖,因为信息泄露,被人转走了1977元”。
换关键词,换搜索平台,继续搜。
结果,这回我发现了这个新闻的原发媒体,是重庆卫视的第一眼,别的都是从他的采访视频,整理成文字刊发的。
看原发媒体的报道才知道,后来这些摆了个大乌龙:
这个新闻发生在2017年的12月,5年多以后,不知道又被哪个粗心小编挖坟,转发了出来,导致一大批媒体跟风转载,又冠以“新骗局、点外卖被骗走2000元”等惊悚的题目吸引眼球。
唉。
现在的媒体都这么好干了吗?只要起个惊悚题目,不管他是真是假,核实不核实的,都先扔出去再说。反正即使错了,也没受害人(唯一的主角柴先生也没真名,无法投诉名誉侵权),也没人举报申诉,自己的KPI先完成了,岂不美哉?
难怪张雪峰前几天吐槽,说新闻行业是文科里最没壁垒的行业,甚至没干过新闻的比专业的做的还好。
我当时还腹诽,但以这种挖坟旧闻的行为来看,至少这几十家大小媒体、数家北京知名媒体没有遵守基本的新闻规则,没表现出来自己的专业素质。
-----------------
事发平台是饿了么,我在网上搜索,没找到事件的后续发展。在这个事件中,商家、骑手和饿了么,是三个可以接触到用户隐私信息的环节,到底是哪个出的事,警方调查结果如何?
我没找到结果不敢瞎说。
只是希望,类似的事情都应该有个结果,不能让受害者白白承担损失,这本来是个提高人们反欺诈意识的好机会,结果被缺乏素质的媒体搞成了“猎奇、惊悚”吸引眼球的机会,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