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与保护对策
2023-10-18 15:52:37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9 收藏

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文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陈宇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安排,明确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两大任务:一是切实保护公民个人网络合法权益。二是切实维护企业网络合法权益。
《指导意见》强调,要切实维护企业网络合法权益,开设线上涉企举报专区,健全举报查证机制,强化举报政策指导,重点受理处置侵害企业及企业家名誉的虚假不实信息、违法网站和账号,优化网上营商环境,支持各类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时表示,近年来,网络侵权信息时有出现、屡禁不绝,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侵害网民网络合法权益,社会反映强烈。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对推动网络生态治理,更好维护保障广大网民网络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数据,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具有“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我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以及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解决了中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同时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为“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等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自媒体、网络写手通过捏造事实、主观臆断、歪曲解读、恶意关联、蓄意炒作和翻炒旧闻等恶劣手段肆意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并从中牟取非法利益。这类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品牌形象,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这使得《指导意见》将切实维护企业网络合法权益明确列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任务。为何侵害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信息时有出现、屡禁不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在于网络侵权成本低、维权难。和传统犯罪行为相比,网络侵权成本相对较低,不法分子不需要大量资金或专业技能就能获取工具,从事网络攻击、虚假信息传播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跨越地域甚至国界,涉及不同法域。例如欧盟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与我国的《网络安全法》对信息保护方面存在差异。当民营企业及企业家面对这种跨境侵权情形时,复杂的法律程序和高昂的费用增加了追踪和维权难度,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及企业家不得不放弃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直接原因在于经济利益与商业流量的驱动。网络平台竞争激烈,一些从业者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采取“抹黑”他人等手段,吸引网民眼球,获得更多关注。如网络写手通过“贴标签”“带节奏”等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和浏览量。自媒体将不实信息的搜索词、联想词与民营企业进行绑定制造热点,或蹭、炒涉企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挤入热门推广渠道并从中获利。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买通网络黑公关采取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手段抹黑攻击竞争对手,以获得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第三,间接原因在于法律规定较为模糊且层级较低、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安全意识不足。法律层面,网络合法权益保护涉及多个法律法规包括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等,但涉企网络权益保护规定主要集中在中央网信办印发的《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和《指导意见》中,规范层级较低,且现行规范性文件对新兴侵权行为的定性和法律责任承担等方面规定得相对比较模糊。例如《工作规范》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均提到“举证充分”,但对何为举证充分未提供明确的判断标准;第二十六条禁止平台及相关从业人员滥用举报处置权利,却未明确滥用举报权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此外,一些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网络安全意识,疏于对企业员工培训、网络系统维护等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使网络水军和黑客有机可乘,从而增加了侵权事件的发生概率。
第四,对民营企业的网络监管存在滞后,监测和处罚机制亟须改进。一方面,涉企网络侵权涉及信息传播及商业竞争等多个领域,若监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则很难全面监管民营企业的网络营商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广告算法推送等技术的发展,涉企网络侵权行为更复杂、隐蔽。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

《指导意见》的印发,为依法保障民营企业网络合法权益指明了方向。解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屡遭侵害问题,需要既着眼当前,通过“设专区”“提意识”“强执法”等方式解决当前的棘手问题,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完善的法律框架和稳定的营商环境预防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确保民营企业的网络合法权益得到持续保护。具体而言,要落实《指导意见》的规定,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第一,在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明确涉企网络侵权行为及相应的责任和处罚,认真落实《指导意见》与《工作规范》,加强对民营企业网络信息的合法采集、使用和保护的监管。同时,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及企业家依法维权的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指导、开展普法教育等。另外,应注重相关政策与规范的统筹协调,消除法规与政策间的差异和冲突,确保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保护体系化、协调性发展。
第二,突出网络执法与监管的针对性。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屡遭侵害的问题复杂,涉及面广,这要求执法部门树立“靶向思维”。预防方面,聚焦虚假信息传播、恶意关联炒作等问题泛滥灾区,严格监管多次侵权的平台和账号。治理方面,培养专业化的网络执法人员,建立动态黑名单,重点受理处置侵害企业及企业家名誉的虚假不实信息,及时关停违法网站和账号,以确保网络环境的清朗。
第三,建立完善的查证机制和综合举报平台。在现有举报查证机制上,明确查证标准,规定查证时间限制、程序要求和查证结果的报告方式。建立举报者保护机制,确保举报者不会因举报而受到报复。设立在线举报专区,通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举报信息、查证结果和处理记录进行分地分级分类管理,以便随时追溯查证工作的进展和监督举报结果。
第四,提高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教育员工辨别虚假信息、保护敏感数据,并在日常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定期更新和维护网络系统、采取强密码策略等。另一方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引导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对相关法律规范具备基本认识,切实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鼓励他们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的网络权益。
第五,为民营企业网络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关键在制度,重点靠创新。通过联系、合作制度,构建政府、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联结形成“政企社”有效互动的网络生态系统,建立起广泛的民营企业网络保护协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加速传统治理方式改造与跨界整合,推进权益保障理念的法治化、受理处理的标准化和集成化、监管方式的数字化和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侵权行为数量激增且形式多样,这使得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网络权益更容易遭受侵害,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指导意见》将切实维护企业网络合法权益明确纳入其中,对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推动民营企业朝着更安全、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中国安全信息》杂志倾力推荐

“企业成长计划”

点击下图 了解详情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E5MDAzOA==&mid=2664194972&idx=6&sn=c18f5089b2f6d05bdb5c3aaf78ac5e5f&chksm=8b596165bc2ee87328e6c400193177e7632afb9b8aad55f563ef434851a21d9718bc808911a5&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