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技术天才决定加入美团
2023-10-27 12:4:15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5 收藏


当「高大上」的技术,走入「接地气」的业务。


作者 | 幸芙
编辑 | 郑玄
这是一群耀眼而年轻的技术「天才」。
上学时,他们是父母口中最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就读于中外顶尖学府,师从技术领域「大神级」导师,手上至少握着一块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竞赛)竞赛金牌。
为了吸引他们,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启动了神秘的招聘计划。华为「天才少年」、阿里「阿里星 LAB」、腾讯「大咖」、美团「北斗」、快手「STAR」、小米「未来星」、百度「AIDU」等等。他们刚刚毕业,这些公司就开出了百万年薪。
北航 2018 届本硕毕业生宝旭,就是这群技术「天才」中的一员。
高考时,他的数学和物理两门都拿了满分。大学时,他主要研究机电系统控制,学术成果卓越。等到毕业,他手握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等至少 5 个 Offer,也是各大互联网大厂「天才计划」的争抢对象。
走出学校,接下来的职业路径该怎么走?「天才」们出现了分野。宝旭更青睐于技术的实际落地,在一堆 Offer 里,他最终选择了美团的「北斗计划」,加入刚组建的美团无人机研发团队。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美团是最「接地气」的一家——它的业务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场景丰富而贴近生活。这是对宝旭这样的技术「天才」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他能看到自己研究的「高大上」前沿技术,在最细枝末节处影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点外卖、收外卖。
而对于美团来说,自 2021 年将公司战略升级为「零售+科技」后——这家「接地气」的互联网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对前沿技术的布局和应用,而人才,无疑是这场竞赛的中心。
这是一次技术和商业的双向选择。

01

「高大上」的技术,

「接地气」的应用

谈及 2018 年的毕业情形,雪智语气平淡地细数着——华为、微软、蚂蚁、百度……这都是他当时拿到的 offer。谈到自己的特别之处,「就是发了一些论文,拿了 ACM 奖牌这些。」他笑着说。
这位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挖掘方向的博士,觉得单纯发论文「乐趣不大」,更希望让自己的研究真正「落地」。而在众多互联网大厂给的 offer 中,他几乎没多想,就选择了美团的「北斗计划」、决定进入美团 NLP(自然语言处理)中心。
他的决策逻辑很简单:首先,他自己就是美团的重度用户,该公司有丰富的落地场景。其次,NLP 中心刚成立不久,有较大的做事空间。
另一名有着闪光经历的技术人才飞宇和他想得很相似。2022 年,飞宇加入美团自动车配送部,在他的团队里,有不少来自「北斗计划」的成员。他也有着「技术尖子」的履历:2013 年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2015 年于卡耐基梅隆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谷歌,又于 2019 年加入全球自动驾驶龙头 Waymo。
飞宇也有着技术落地的信仰——不仅是出于商业化的考虑,更因为这能发挥技术的社会价值。
他所在的上一家公司 Waymo,是一家死磕 L4 技术(完全自动驾驶,为自动驾驶的最高级别)的公司。飞宇形容它,「选择了世界上最难的路(技术路线)」,落地实在太难。越呆着他越难受,「精神需求很难满足」。
决定加入美团的核心原因是,它更容易让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毕竟「送货比送人的难度更低」。而另一个原因在于,美团自动车配送部门仍处早期阶段,可以施展的空间很大。
在自动车配送部,飞宇主抓感知和预测算法——自动驾驶一般分为感知、预测、规划和控制等模块,类比于人的眼睛和耳朵(感知环境)、大脑(预测环境、规划行为)、双手和双脚(控制汽车)等——通过对预测模型的优化,飞宇和团队让自动送货更近了一点点。
而雪智加入了 NLP 中心,该中心的核心任务是作为技术中台,帮助各业务部门沉淀 NLP 技术(如实体识别、情感分析等)及结构化的知识图谱数据(如食品信息、用户评论等)。最终,各业务部门能运用这些技术及数据,更好地优化用户获得的搜索、推荐等结果。
他曾参与过美团搜索业务的技术研发,做了一些优化用户体验的小功能。比如,当用户提到周末无处可玩,团队就上线了周末去哪的项目。比如,用户想了解更多商家信息,团队就上线了「是否有包间」、「是否有宝宝椅」、「春节是否营业」等商家标签。
作为顶尖的技术人才,他们从生活中来,又选择回到最真实的生活细微处。在无人机部门,宝旭小心测量每一次飞行的环境数据、记录每一次无人机平稳落地的精度数值。在他看来,哪怕这都是非常微小的行为,但只要它们跟真实世界有关,「那么当乘数非常大时,你也能真真切切地改变世界。」他说。
一个潜藏在他心里的图景是:未来的城市上空,美团的配送无人机飘飞着,他指着它们,骄傲地对孩子说,这些为千家万户运送商品的配送无人机是爸爸所在的团队做的。
工作中的宝旭 | 图片由本人提供

02

融入更复杂的商业系统,

生长技术之外的能力

工作前三年,雪智三次晋升。现在的他,已经从应届生蜕变为管理者,团队包含多位员工和实习生。当问到他如何评价自己的成长速度,他笑了笑,「应该算是比较快的。」
他挣脱了作为技术人才的成长瓶颈——在雪智看来,校招生的起点是单一的「技术能力」,而真正在职场拉开差距的是「综合能力」——而有些只愿钻研技术的同学,他们或许始终走不出「技术专家」的边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相对会有所受限。
飞宇认为,这也是中美技术人才的成长路径差异。海外科技公司偏技术驱动,国内科技公司更偏业务驱动,这种底层逻辑的不同,会影响人才的职业路径。「技术驱动下,你可以只做技术,就拿到非常高的职位。但业务驱动下,你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业务。」
工作中的飞宇 | 图片由本人提供
通过「北斗计划」刚加入美团时,雪智也只有单点的技术能力。
彼时,公司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强制任务,而是让他自由选择做什么。他最后选择先从搜索排序业务入手,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和他研究方向相对匹配的、确定性强的任务,是他当时的能力可以驾驭的。
当搜索业务熟练后,他又回到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方向上,开始做技术中台。这个过程,他需要了解公司上百个业务场景的需求、抽象和提炼业务逻辑、追踪项目管理、跨部门沟通等,能力开始慢慢跃出技术范畴。
作为公认组织能力极强的互联网公司,美团让技术人才有机会看到更复杂的系统、并长出更复合的能力。在雪智看来,有些公司主张职能清晰,技术人员往往像执行单一任务的「螺丝钉」。而美团强调「有责无界」,技术人员要能深入系统中,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怎么做、并确保最终结果。
以提取数据为例,技术人才要思考清楚,为什么做这个数据、怎么做这个数据、做的数据能应用在哪些场景……并从头到尾负责把这件事做成。这个从系统出发思考、并从系统中拿到结果的过程,是雪智成长最快的时候。
即便对于飞宇这样有过 7 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美团也让他有种成长的「震撼」。
过去,他认为「技术才是第一位的」,商业化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来到美团之后,他开始深入了解运营、战略、硬件、公共事务等一系列技术外的事务,随着工作的深入,他慢慢产生某种敬畏感。「(我意识到)技术不是万能的,这对我的认知是很大的冲击。」他说。
谈及成长过程,「北斗计划」的光环被退到很弱。雪智说,真正做事的时候,其实没有人关心谁是不是北斗的。站在管理者视角,飞宇表示自己也许会在早期给「北斗计划」成员更多关注,但最终决定个体获得多少成长和资源分配的——依然是他们做事的水平。
在海外科技公司多年,飞宇观察到,「天才计划」是中国科技公司独有的创造。「谷歌没有这样的高尖计划,(非常优秀的人才)工资可以高给,但不会有专门的计划、不同的职级。」他认为,这或是因为中国科技公司对人才的争抢更为激烈。
这对「天才计划」成员来说,他们面临的可能挑战是:过去的经历太成功了、光环太强,而自己又缺乏真实的职场经验,进入职场后可能会面临一定落差——表现在具体工作中,「有两种,一种是觉得自己能力还不够,这时我会以鼓励为主;另外一种是很自信,想法比较多,但有的想法不够成熟,这种主要是引导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和实践。」飞宇说。
在具体的一对一交流中,飞宇的做法是多鼓励,鼓励他们想更多事情、做更多事情。
基础研发平台、自动车、无人机等等,美团不断为业务开辟新的科技线——这给了技术人才充分的做事空间。随着大模型时代到来,前沿技术又迎来了新一轮颠覆。对飞宇来说,他手握的招聘名额越来越多、业务量也越来越大。让他这样的技术人才真正兴奋的是,内部一个更大的做事空间正在慢慢拱出来。

03

在「脚踏实地」和

「仰望星空」中,

找到一种最佳平衡

尽管选择了落地,无论是技术上深入鲜活的生活场景、还是职场上潜入复杂的业务系统——但对于这群顶尖的技术人才来说,他们未曾放下过「仰望星空」的技术理想。
如果说在技术理想探索和真实业务落地之间有一个比例,没有技术人才会希望它是 0:100。「虽然我们进入了工业界(做落地),但我们都希望能留一些精力,做一些长期研究的工作。」雪智说。
做久了业务落地,对技术理想的渴望会变得格外强烈。雪智说,刚毕业的那一两年,他特别喜欢做业务落地。但之后,他又非常期待能有技术沉淀、发表论文。
但能否「仰望星空」,并不取决于技术人才的个人意愿,而是取决于公司能否提供更宽容、长期的技术环境。
雪智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方向,这一技术在 ChatGPT 风靡全球后成为热门。他看到,在一些科技公司内部,迫于业务要求快速上线的压力,其技术团队产生了一些动作变形、甚至影响了长期的技术路线。
不过在美团,他没有这种感觉。作为中国几乎最看重业务落地的科技公司之一,「在技术探索上,我觉得公司同样给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以及足够的耐心。」他说。
而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来说,支撑人才「仰望星空」的核心,在于资金。这一技术太烧钱了、短期内很难有商业化可能。而美团有着「长期有耐心」的文化。「你可以在这里学习业界最先进的 L4 技术,并感受它逐渐落地。」飞宇说。
在雪智看来,这种相对宽容、长期的技术环境,给了他调整的空间——在技术探索和业务落地之间,慢慢找到自己相对舒适的比例——对他来说,现在这一比例是 20:80,他觉得刚刚好。
飞宇也经常提醒团队成员,要注意保持这种平衡,「不能只看得远、也不能只看得近。」
有时候,他观察到一些同学太专注于探索技术、而有些忽略了眼前业务,他会让他们「近」一点。有时候他们过于专注眼前业务、而忽略了未来的技术探索,他又会让他们「远」一点。因为他知道,「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技术人才必须都要有。
回看当初的职业选择,飞宇和雪智都认为自己拿到了想要的东西。
作为顶尖的技术人才,他们选择了这家最贴地的互联网公司。从一开始,他们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家公司想要什么。在将顶层技术融入复杂现实的一次次碰撞中,无论是他们的技术价值、还是他们的个人能力,都在这个过程中被深深地夯实了。
而在这坚硬的底座之上,他们一步步向技术的星辰大海走去。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美团作为一家「接地气」的互联网公司,
是如何吸引这些技术人才的
 

热点视频

10月24日,以“AI for All”为主题的第九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2023 Lenovo Tech World)上,黄仁勋亲切地称杨元庆为“YY”,并表示双方已经有25年交情。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更多阅读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MwNDMwODQ0MQ==&mid=2653017420&idx=1&sn=58129fca476f21583ae8b28214c923a0&chksm=7e54a8fa492321ec353d28d9dcf6e3861848fc100494a87e3ea0e8f141333738a37dfaa52f9e&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