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100 行 C 代码创建一个 KVM 虚拟机(2019)
2023-11-5 08:0:0 Author: arthurchiao.github.io(查看原文) 阅读量:22 收藏

Published at 2023-11-05 | Last Update 2023-11-05

译者序

本文核心内容来自 2019 年的一篇英文博客: KVM HOST IN A FEW LINES OF CODE

  1. 首先基于 KVM API 用 100 来行 C 代码实现一个极简虚拟机管理程序(类比 VirtualBox);
  2. 然后用 10 来行汇编代码编写一个极简内核,然后将其制作成虚拟机镜像(类比 Ubuntu/Linux);
  3. 然后把 2 作为输入传给 1,就能创建出一个虚拟机并运行。

本文重新组织和注释了原文核心部分,并做了一些内容扩展,供个人学习参考。为尊重原作者劳动, 本文仍以 [译] 作为标题开头,但注意内容和顺序已经和原文不太对得上。 本文所用代码见 github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本文不免存在错误之处。如有疑问,请查阅原文。



KVM (Kernel Virtual Machine) 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一种虚拟化技术, 允许用户在单个 Linux 主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机(VM),OpenStack/kubevirt 等等开源 VM 编排系统的底层就是基于 KVM。 那 KVM 是如何工作的呢?

1.1 交互:字符设备 /dev/kvm

KVM 通过一个特殊(字符)设备 /dev/kvm 供用户空间操作,

$ file /dev/kvm
/dev/kvm: character special

Character devices in Linux provide unbuffered access to data. It is used to communicate with devices that transfer data character by character, such as keyboards, mice, serial ports, and terminals. Character devices allow data to be read from or written to the device one character at a time, without any buffering or formatting.

KVM 的整套 API 都是基于文件描述符的。

1.2 接口:KVM API

KVM API 是一系列控制 VM 行为的 ioctl() get/set 操作, 按功能层次分为下面几个级别:

级别 说明 备注
System KVM 子系统级别的操作;另外还包括一个创建 VM 的 ioctl 操作。  
VM VM 级别的操作,例如设置内存布局;另外还包括一个创建 VCPU 和 device 的 ioctl 操作。 必须从创建该 VM 的那个进程(地址空间)发起。
VCPU VCPU 级别的操作。 必须从创建该 VCPU 那个线程发起。异步 VCPU ioctl 操作除外。
Device 设备级别的操作。 必须从创建该 VM 的那个进程(地址空间)发起。

1.3 操作:ioctl() 系统调用

open("/dev/kvm") 获得一个 KVM 子系统的 fd, 就可以通过 ioctl(kvm_fd, ...) 系统调用来分配资源、启动和管理 VM 了。

接下来看一个完整例子:如何基于 KVM 提供的 API 来创建和运行一个虚拟机。

2.1 打开 KVM 设备:kvm_fd = open("/dev/kvm")

与 KVM 子系统交互,需要以读写方式打开 /dev/kvm,获取一个文件描述符:

    if ((kvm_fd = open("/dev/kvm", O_RDWR))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open /dev/kvm: %d\n", errno);
        return 1;
    }

这个文件描述符 kvm_fd 在系统中是唯一的,它会将我们接下来的 KVM 操作与主机上其他用户的 KVM 操作区分开(例如,系统上可能同时有多个用户或进程在创建和管理各自的虚拟机)。

2.2 创建 VM 外壳:vm_fd = ioctl(kvm_fd, KVM_CREATE_VM)

有了 kvm_fd 之后,就可以向内核 KVM 子系统发起一个创建虚拟机的 ioctl 请求了:

    if ((vm_fd = ioctl(kvm_fd, KVM_CREATE_VM, 0))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create vm: %d\n", errno);
        return 1;
    }

返回的文件描述符唯一标识这个虚拟机。 不过,此时这个“虚拟机”还仅仅是一个“机箱”,没有 CPU,也没有内存。

2.3 分配 VM 内存:mmap()

“虚拟机”是用用户空间进程来模拟一台完整的机器, 因此给“虚拟机”分配的内存也需要来用户空间,具体来说就是宿主机上的用户空间内存(userspace memory)。 分配用户空间内存有多种方式,这里我们用效率比较高的 mmap()

    if ((mem = mmap(NULL, 1 << 30, PROT_READ | PROT_WRITE, MAP_PRIVATE | MAP_ANONYMOUS | MAP_NORESERVE, -1, 0)) == NULL) {
        fprintf(stderr, "mmap failed: %d\n", errno);
        return 1;
    }

成功后,返回映射内存区域的起始地址 mem

2.4 初始化 VM 内存:ioctl(vm_fd, KVM_SET_USER_MEMORY_REGION)

初始化这片内存区域:

    struct kvm_userspace_memory_region region;
    memset(&region, 0, sizeof(region));
    region.slot = 0;
    region.guest_phys_addr = 0;
    region.memory_size = 1 << 30;
    region.userspace_addr = (uintptr_t)mem;
    if (ioctl(vm_fd, KVM_SET_USER_MEMORY_REGION, &region) < 0) {
        fprintf(stderr, "ioctl KVM_SET_USER_MEMORY_REGION failed: %d\n", errno);
        return 1;
    }

接下来就可以将虚拟机镜像加载到这片内存区域了。

2.5 加载 VM 镜像:open() + read()

这里假设命令行第一个参数指定的是虚拟机镜像的文件路径

    int img_fd = open(argv[1], O_RDONLY);
    if (img_fd < 0) {
        fprintf(stderr, "can not open binary guest file: %d\n", errno);
        return 1;
    }
    char *p = (char *)mem;
    for (;;) {
        int r = read(img_fd, p, 4096);
        if (r <= 0) {
            break;
        }
        p += r;
    }
    close(img_fd);

以 4KB 为单位,通过一个循环将整个镜像文件内容复制到 VM 的内存地址空间

KVM 并非逐个解释执行 CPU 指令,而是让真实 CPU 直接执行, 因此要求镜像(字节码)与当前 CPU 架构相符,KVM 自己只拦截 I/O 请求。 因此,KVM 性能很好,除非 VM 有大量 IO 操作。

至此,VM 内存部分的虚拟化和初始化就完成了。

2.6 创建 VCPU:ioctl(vm_fd, KVM_CREATE_VCPU)

接下来给 VM 创建虚拟机处理器,即 VCPU:

    if ((vcpu_fd = ioctl(vm_fd, KVM_CREATE_VCPU, 0)) < 0) {
        fprintf(stderr, "can not create vcpu: %d\n", errno);
        return 1;
    }

成功后,返回一个非负的 VCPU 文件描述符。 这个 VCPU 有自己的寄存器、内存,将模拟一个物理 CPU 的执行。

2.7 初始化 VCPU 控制区域:ioctl(kvm_fd, KVM_GET_VCPU_MMAP_SIZE) + mmap

VCPU 运行结束后,需要将一些运行状态("run state")返回给我们的控制程序。 KVM 的实现方式是提供一段特殊的内存区域,称为 KVM_RUN,来存储和传递这些状态。

通过 ioctl 可以获取这段内存的大小:

    int kvm_run_mmap_size = ioctl(kvm_fd, KVM_GET_VCPU_MMAP_SIZE, 0);
    if (kvm_run_mmap_size < 0) {
        fprintf(stderr, "ioctl KVM_GET_VCPU_MMAP_SIZE: %d\n", errno);
        return 1;
    }

然后通过 mmap 分配内存:

    struct kvm_run *run = (struct kvm_run *)mmap(NULL, kvm_run_mmap_size, PROT_READ | PROT_WRITE, MAP_SHARED, vcpu_fd, 0);
    if (run == NULL) {
        fprintf(stderr, "mmap kvm_run: %d\n", errno);
        return 1;
    }

VCPU 退出运行时,将把退出原因(例如需要 IO)等状态信息写入这里。

2.8 设置 VCPU 寄存器:ioctl(vcpu_fd, KVM_SET_SREGS/KVM_SET_REGS)

接下来需要初始化这个 VCPU 的寄存器。首先拿到这些寄存器,

    struct kvm_regs regs;
    struct kvm_sregs sregs;
    if (ioctl(vcpu_fd, KVM_GET_SREGS, &(sregs)) < 0) {
        perror("can not get sregs\n");
        exit(1);
    }

为简单起见,我们这里要求虚拟机镜像是 16bit 模式, 也就是内存地址和寄存器都是 16 位的。

设置特殊目的寄存器(special registers): 初始化几个 segment pointers(段指针),它们表示的是内存偏置(memory offset) [2],

  • CS:代码段(code segment)
  • SS:栈段(stack segment)
  • DS:数据段(data segment)
  • ES:额外段(extra segment)
#define CODE_START 0x0000

    sregs.cs.selector = CODE_START;  // 代码
    sregs.cs.base = CODE_START * 16;
    sregs.ss.selector = CODE_START;  // 栈
    sregs.ss.base = CODE_START * 16;
    sregs.ds.selector = CODE_START;  // 数据
    sregs.ds.base = CODE_START * 16;
    sregs.es.selector = CODE_START;  // 额外
    sregs.es.base = CODE_START * 16;
    sregs.fs.selector = CODE_START;  //
    sregs.fs.base = CODE_START * 16;
    sregs.gs.selector = CODE_START;  //

    if (ioctl(vcpu_fd, KVM_SET_SREGS, &sregs) < 0) {
        perror("can not set sregs");
        return 1;
    }

设置通用目的寄存器

    regs.rflags = 2;
    regs.rip = 0;

    if (ioctl(vcpu_fd, KVM_SET_REGS, &(regs)) < 0) {
        perror("KVM SET REGS\n");
        return 1;
    }

至此,所有初始化工作都做完了,接下来就可以启动这个虚拟机了。

2.9 启动 VM:ioctl(vcpu_fd, KVM_RUN)

启动一个无限循环,在里面做两件事情:

  1. 调用 ioctl(vcpu_fd, KVM_RUN, 0) 让 VCPU 运行,直到它主动退出;
  2. VCPU 退出之后,读取 KVM_RUN 控制区域,判断退出原因,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for (;;) {
        int ret = ioctl(vcpu_fd, KVM_RUN, 0);
        if (ret < 0) {
            fprintf(stderr, "KVM_RUN failed\n");
            return 1;
        }

        switch (run->exit_reason) {
            case KVM_EXIT_IO:
                printf("IO port: %x, data: %x\n", run->io.port,
                        *(int *)((char *)(run) + run->io.data_offset));
                sleep(1);
                break;
            case KVM_EXIT_SHUTDOWN:
                goto exit;
        }
    }

这里只判断两种状态:

  1. 如果 VCPU 是因为要执行 IO 操作而退出,那就从 KVM_RUN 区域读取它想输入/输出的数据,然后替它执行 —— 这里就是打印出来;
  2. 如果是正常退出,就退出这个无限循环 —— 对我们这个简单程序来说,实际效果就是关闭并销毁这个虚拟机。

2.10 小结

以上就是创建、初始化并运行一个 VM 的代码,总共 130 行左右(如果不算头文件引用和一些打印代码,不到 100 行)。 要测试运行,现在唯一还缺的就是一个虚拟机镜像

为了深入理解,下面我们自己用汇编代码来写一个极简虚拟机(内核),并做成镜像。

3.1 极简内核:8 行汇编代码

我们将用 16bit 汇编代码实现一个袖珍 guest VM “kernel”,效果是

  1. 初始化一个变量为 0,
  2. 进入一个无限循环,首先将变量值输出到 debug 端口 0x10,然后变量值加 1,进入下次循环;

代码如下,每行都做了注释,

# A tiny 16-bit guest "kernel" that infinitely prints an incremented number to the debug port

.globl _start
.code16          # 16bit 模式,让 KVM 用 "real" mode 运行
_start:          # 代码开始
  xorw %ax, %ax  # 设置 %ax = 0。对同一个寄存器做异或操作,结果为 0,所以这个操作就是重置寄存器 ax。
loop:            # 开始一个循环
  out %ax, $0x10 # 将 ax 寄存器的值输出到 0x10 I/O port
  inc %ax        # 将 ax 寄存器的值加 1
  jmp loop       # 跳到下一次循环

基础 x86 汇编语法可参考 (译) 简明 x86 汇编指南(2017)

KVM VCPU 支持运行多种模式(16/32 bit 等),这里用 16bit 是因为这种模式最简单。 另外,Real mode 是直接内存寻址的,不需要 descriptor tables,因此初始化寄存器非常方便。

3.2 制作成虚拟机镜像

只需汇编(assemble)和链接:

$ make image
as -32 guest.S -o guest.o
ld -m elf_i386 --oformat binary -N -e _start -Ttext 0x10000 -o guest guest.o
  • 汇编(assemble):将汇编代码(assembly code)转成目标文件(object file)
  • 链接(linking):将目标文件及其依赖链接为ELF 文件

最终得到的是一个与当前 CPU 架构相同的二进制文件(字节码),

当前宿主机的 CPU 可以直接执行这些指令。

4.1 编译

我们的 C 代码只依赖内核头文件,如果用的 centos,如下安装:

$ yum install kernel-headers

然后就可以用 gcc 或 clang 编译了:

$ make kvm
gcc kvm-vmm.c

$ ls
a.out  guest  guest.o  guest.S  kvm-vmm.c  Makefile

4.2 运行

$ ./a.out guest
IO port: 10, data: 0
IO port: 10, data: 1
IO port: 10, data: 2
^C

如何让虚拟机内核更接近现实,原文 有进一步讨论和部分验证:

  • 方向

    • 通过 ioctl 增加定时器、中断控制器等;
    • bzImage 格式;
    • boot 协议
    • 磁盘、键盘、图形处理器等 I/O driver 支持
  • 实际上不会直接使用 KVM API,而是使用更上层的libvirt,封装了 KVM/BHyve 等底层虚拟化技术;
  • 想更深入学习 KVM,推荐阅读 kvmtool 源码;代码不算多,比 QEMU 更容易理解;

相关主题:

  1. The Definitive KVM (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 API Documentation, kernel.org
  2. x86 Assembly/16, 32, and 64 Bits, wikipedia

文章来源: https://arthurchiao.github.io/blog/kvm-host-in-a-few-lines-of-code-zh/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