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小额贷款公司天天询问是否贷款?买杯咖啡不填写个人信息就无法支付?浏览朋友圈广告后为何中介电话不断……
近年来,随着个人信息在商业场景中广泛应用,社交软件、电商平台、金融机构、在线教育等众多行业和领域都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个人手机号、身份证号、面部信息、位置信息等以多种形式受到侵害。今年6月以来,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教委、市商务委、市通信管理局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聚焦餐饮店、停车扫码、少儿学习培训等八类重点消费领域,对个人信息领域的“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违法行为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期间,已累计检查企业6043家,依法对520余家企业进行约谈,查处各类个人信息保护案件50余件;55000家全国连锁餐饮门店、1756个停车场、701家少儿培训门店、140家金融理财机构、8家租借充电器企业、93家房产中介机构、109家汽车销售企业、36家大型商超便利连锁企业完成自查整改。此外,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还主办个人信息保护论坛,会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网信办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提出坚持统筹理念、完善标准体系、促进协同合作、开展执法联动、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多元共治等六项倡议。“亮剑浦江”专项执法行动期间,人民网也进行了相关调查采访,并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对个人信息保护和执法进行深度剖析。近日,在来到上海浦东的一家瑞幸咖啡店下单时,被店员要求“扫码点单”,当询问“是否可线下操作”,对方表示“只支持线上点单”。
而扫完二维码后,使用手机点餐下单时,会直接跳转至登录页面,包含有“手机号安全登录”和看似更加方便用户的“一键登录”的选项,并无“跳过”等选项,必须提供手机号码等信息登录之后才可下单。当询问“能否不登录直接点餐”,收银员的回复是“你不登录怎么付款?”而在质疑为何消费者到店也只能选择线上点单时,收营员说道:“线上点单是为了让消费者可以提前下单,到店即可享用选品。”对于为何无法线下点单,收营员并未进行过多解释。在金融服务领域,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也频频发生。上海市民宋女士近期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建行工作人员,可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个人最高可贷100万元。宋女士表示自己并未在建行办理过业务,也未在建行开过户,询问对方如何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来电方声称,是通过网络系统随机抓取筛选出来的优质客户,“我们是和建行合作的第三方资审机构,并不是马上为客户办理贷款,主要是为客户做资质审核。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确定贷款方案,等客户确认方案没问题后,再进行贷款办理,后续是建行进行放款。”电话挂断约半个小时后,一个手机号打了进来,问宋女士是否已考虑好贷款事宜。宋女士表示无法确认对方身份,并再三询问对方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自己的手机号码,对方始终含糊其辞,仅表示“大数据推送”“网络数据抓取”等,并表示“这个不重要”。来电方真的是建行等银行委托的资审机构吗?在拨打了建行95533官方客服电话求证后。客服表示,银行办理贷款不会委托第三方,如有业务需要,可到线下网点直接办理。客服还提醒,对这些可疑电话不要相信、不要理会,尤其不要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不要根据对方提醒做任何操作。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上海市及周边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有新楼盘开发商抓住机会在移动社交平台投放广告,吸引客户留存联系方式并预约看房。日前,家住静安的李先生在微信朋友圈打开了一则“嘉善-北辰金邸”的楼盘信息广告,点击查看详情后,广告跳出楼盘效果图和位置信息,在末尾处有“领取详细资料”按钮。李先生点击后,跳转至个人手机号码手机界面。该界面有填写个人手机号码和“不允许”两种选项,李先生填写了个人手机号后,才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此后一段时间里,李先生的手机接到了数十次房地产推销电话。李先生询问对方如何拿到自己的手机号时,对方说:“您应该是最近在微信、抖音等平台看了房产信息的广告,大数据把您的手机号推送给我们了,我们才与您联系的。”李先生说道,自己这个手机号此前从未给过房产中介或者房地产开发公司,自上次点击“嘉善-北辰金邸”的微信朋友圈广告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我跟一位熟悉的房屋中介聊过,咨询我的手机号是由谁透露给他们的,对方笑着说‘你懂的’。大数据客户信息推送也需要有人先收集,收集好以后才逐渐落在中介或者其他机构手里。”执法部门: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公民维权意识需加强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韦浩介绍,今年上半年,有上海市消费者集中反映经常接到各类推销的骚扰电话,甚至对方能够准确报出消费者的姓名、地址、消费记录等,指向性非常强。这显示形成了非法收集使用、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我们不断梳理、摸排,聚焦到消费者投诉最密集的贷款中介。通过大数据对比、线下暗访锁定了一家相关中介机构,最终挖出了为其提供AI群系统的一家信息科技公司。根据调查,这家AI群服务信息公司由点到面,从购买过其系统的客户中,筛出部分上海地区的中介企业。”韦浩说。7月开始,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联合各区市场监管力量,对上海全市贷款中介展开“清链”行动。查明部分中介涉及到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冒用银行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个人信息被侵犯数量方面,剔除电话号码和个人姓名对不上的,基本每家都在1万条以上。据其调查了解,每条信息大概以0.6—0.8元的价格购入。通过“清链”行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先后累计检查企业60余家,目前已经行政立案36件,其中3件已经作出处罚,罚没金额81万元,刑事移送5件。韦浩介绍,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还会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长期有效的执法活动。“个人信息保护,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保护和行政执法边界,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高富平认为,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扩大,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亟需全国性的统一指引,这种指引不仅包括对已经存在的手机APP个人信息采集的指引,还包括针对越来越多各类互联网平台收集个人信息的指引。如果全国能出台相关标准,那么全国各个地方的执法相对会容易一些。
在调研过程中,高富平教授还注意到,市场主体和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还需加强。在他看来,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渗透性强的工程,无法单靠执法部门或依照法院的判例实现,需要营造一种尊重个人的企业文化和社会理念。相关执法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过程,目的是引导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同时也借助媒体宣传相关理念、教育民众,唤起大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高富平表示,这次专项执法行动选择了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八大领域,具有典型意义,在执法过程中也有一个合规而周密的流程,执法不以处罚为目的,而是发现问题后,给企业机会整改,对于这种形式,企业也比较配合。关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卢义杰在接受人民网上海频道采访时给出了专门分析。卢义杰表示,目前出现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个人信息作为一种数据资源,能为用户画像、定向推送等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产品完善,提高成交机会;二是发现难——个人信息处理者具有一定技术能力,一般公众与其存在信息差,很难及时意识到信息被过度收集,导致降低了维权的可能性与效率;三是法律及行业规则不够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是新兴法律领域,如何判断“过度”等关键细节需要更多明确的指引及案例,治理经验也有待总结。“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危害,从微观来看,容易加剧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给工作、学习、生活甚至财产安全带来隐患;从宏观来看,一旦信息处理者不具备相应的数据保护能力,过度收集的信息可能遭到黑客入侵,集中泄露,侵害国家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卢义杰认为,针对个人信息处理者,行政机关可及时总结经验,通报典型案例,不断明确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针对相关职能部门,检察机关可依法进行公益诉讼,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如今,随着上海市“亮剑浦江”专项执法行动的不断深入,上海市相关部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也进入新的阶段。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涉及的环节多、行业广、场景复杂,这既是一项民生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上海市网信部门将始终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治理相统一,采取多种手段集中有效解决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遏制个人信息被违法违规索取和滥用的乱象,推动市场主体主动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促进社会公众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同时希望企业、社会组织、网民、媒体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协同共治保护个人信息,筑牢坚不可摧的“防火墙”。(来源:人民网)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E5MDAzOA==&mid=2664199415&idx=6&sn=6a7f7c618647c018b3a15f85ccdee6c5&chksm=8b59760ebc2eff18430e0fe889b5e0e9db28371a5ae92e56217a2ebc61f442492a4568b8f4be&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