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认为时间最宝贵,现在来看,大家都是三万天,精力的多少和分配使用才是最难的
先说结论,在保证基础作息的前提下,抛开时间管理,围绕精力分配来构建工作、运动、学习的权重,可以更有效的实现生活的平衡。
精力量化
一天有24小时,一年有365天,时间是最容易量化的,但是也是最不可控的,太容易被突发事件扰乱(咪咪突然过来黏着要陪她玩
而对于精力,之前一直靠主观判断,太容易出现误判(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时,会感觉越来越困,这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已经耗尽了,而事实是,只要坐到书桌前,精力还有一大截
那么如何量化精力呢,这也是个偶然,上次肺炎出院后,为了实时监控自己的血氧、心跳等数据,把iwatch换成了徒步用的fenix,在全天佩戴过程中,发现“身体电量”的曲线和自己一整天的状态正相关,包括压力水平等,然后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结论就是非常准确
举几个例子
正常工作的一天(8点起床然后高压力的工作到12点吃饭,下午的工作压力看起来就没有那么高,睡眠充的电量一天结束正好用完,会感觉到这一天没有太累
而这个图,是前段时间鼻炎发作低烧的时候,全天高压力,脑壳隐隐作痛,失眠(这天没记错的话是去公司了,虽然主观上感觉还可以,但是身体其实已经持续在告警了
下边这两张图就很有意思了
这张是鼻炎发作的原因,从下午一点打羽毛球干到了六点,身体电量直接干没,虽然中间有段时间没戴,但也可以看出,身体已经告警了,睡前电量也基本归零了,但是这时候主观上还没什么感觉,所以再次证明主观的精力判断是容易出现错误的
而这张图,是康复的状态,在凌晨4点,免疫力终于战胜了鼻炎,安稳的睡到了8点,但是由于睡眠时间不足,这一整天也是处于低效的状态
从上边几张图可以看到,身体电量的波动和精力的储备是强相关的,通过这个功能便可以实现精力的量化(数据量化的重要性·_·
精力上限
虽然身体电量的总分是100,但是这是一个百分比,而身体电池的容量/精力是可以提升的
我是外胚型体质,一旦不运动,就会快速的瘦下去,即使补充营养也不能有效吸收,只有持续的锻炼才可以吸收营养涨几斤肉(远远难于减肥
了解我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虽然一直这么瘦,但是锻炼断断续续的一直在做,各种运动也不断的尝试,主要的原因还是一旦停一段时间,身体精力就扛不住,每天班还没上完,就已经完全耗尽了
而在恢复锻炼后,只需要几天,就会精力比较充沛
再一个提升精力的方式是作息
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咋了,自打出院后,每天早上八点多就就醒了,而在半年前,睡到十点一整天都还困
现在起床时间固定了,所以为了充足的睡眠,就要让自己尽可能12点前躺下,固定的睡眠时间和固定的睡眠时长,在养成习惯后,即使这几天降温也能比较清醒的从被窝里钻出来
还有一个题外话,少吃外卖,多吃食堂或自己做饭,吃了一年多食堂和自己做饭后,之前体验的各项异常指标基本清零了,每天几升水,也把五六百的尿酸降到了正常值附近
身体健康>赚钱/亏钱
精力分配
不建议太卷,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这次就先不啰嗦了,下次写写“三个八小时”的Work Life Balance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