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一个趣事,勤劳致富的宣传开始被主流媒体广泛传播。
以三年赚了102万的外卖小哥,日薪2000的瓦工小伙,年入20万的收破烂00后为代表,一些普通人通过超出常人的劳动时间,赚取了令人眼红的收入。
包括北京日报前几天,也剑指教师,高声呼喊着“卷起来,不许躺”。
这与三年前官媒掀起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反99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几年,以腾讯阿里字节为首的互联网大厂们纷纷带头取消了996,开始提供更好的福利,
咱们劳动人民的腰杆一度挺得倍儿直,也可以拍着桌子跟资本家说No,不接受基于实力地位出发的薪资谈判。
这两种口径,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背后是国家发展路线的选择。
21年的那一套,是消费路线,
24年的这一套,是生产路线。
21年的逻辑,是国家和企业给民众发钱,增加收入,搞平均主义,鼓励消费,侧重经济内循环,
24年的逻辑,是国家和企业鼓励雇员多干活来增加收入,搞收入差异,鼓励一部分人先奋斗起来,搞生产和出口,侧重经济外循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走的是生产路线,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搞出价格的比较优势,用出口商品赚取外汇和财富。
尤其是进入WTO以来,我们以劳动人民的健康为代价,以996/007的工作状态,加入到了全球大生产的过程中,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直至21年全球疫情大爆发,全球产业链中断,中国凭借着强大的顺差,顺势启动消费路线,逼着盈利丰厚的企业向民众发钱,发福利,国家则一边发消费卷,一边提供免费的医疗安全保障。
消费路线,也就是这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在走的路线,好处自不必说,由政府和企业出钱,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医疗与数据隐私安全大幅提升,幸福感满满。
甚至我们对于资本家们,也得以理直气壮的喊出要公平。
但是,转向消费路线过程中也要忍受剧痛,
随着中国劳动人民站起来,全球资本家无法再压榨中国的廉价资源,便会将产业链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造成本地就业的流失,
就像当年库克将苹果的生产线从美国搬到中国,这几年很多压榨中国劳动者的产业链和投资也转去了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
美国去制造业过程中遭受过的苦,我们这三年也在默默的承受。
是消费路线,还是生产路线,这是一道各有利弊的选择题。
今年以来,随着主流媒体发声的转向,似乎正在转向生产路线的勤劳致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因此,展望2024,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