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国家网信办近期公开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典型案例,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发布不实信息、牟取非法利益的账号依法关闭,释放了坚定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网络环境的信号。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崛起,一些不法之徒动起了歪脑筋,把牟利之手伸向企业,以网络“黑稿”为武器,散布虚假信息、进行蓄意攻击。据报道,这些账号文章披着“监督”“测评”的伪装,表面上中立客观,暗地里充满恶意,实则是为了开展后续的“商业合作”或索取公关费用做铺垫。对于那些没有支付所谓“好处费”或者“保护费”的企业,他们会恶意造谣抹黑其名下的产品和业务。这种行为与敲诈勒索别无二致,既让无辜“躺枪”的企业不堪其扰,也对网络舆论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清朗的网络环境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网络“黑稿”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影响极其恶劣,不仅破坏小微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影响消费市场的秩序和发展,挫伤经济恢复的信心和预期,更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面对网络“黑稿”的威胁,监管部门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出击,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治理,对网上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行为依法从严惩处,该揭露的揭露、该辟谣的辟谣,让企业免于失实言论的伤害。同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应对新型网络攻击手段和破坏行为。此外,企业应加强舆情监控和危机公关能力,增强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迅速澄清不实信息,守住自身声誉底线。网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优化网络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无论是自媒体、网络大V还是社交媒体平台,都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积极传播正能量,保护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营商环境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复杂系统,涵盖法治、政务、产业、社会、宣传等方方面面,期待各方主体形成合力,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企业不可能在无端指责、肆意中伤的暴风雨中专心抓生产谋发展,消费者也不可能在充斥着谣言遍布、泥沙俱下的广告环境里安心作出选择。向违法者“亮剑”,既是为企业发展“撑腰”,也是为消费者权益“护航”。只有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才能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E5MDAzOA==&mid=2664203864&idx=7&sn=30f073eec98fbc54776889a6f67e984e&chksm=8b5984a1bc2e0db7e3f442a31931d17564ce27e0876c73a0fff4f8c8dc762e5e80bc16fa9c4d&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