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幅度降价」,能不能解决阿里云的增长烦恼
2024-3-1 12:13:7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 收藏


2 月 29 日,阿里云公布了史上最大力度降价,并在会后的采访中分享了更多信息。

作者 | 宛辰
编辑 | 郑玄
2 月 29 日,2024 阿里云战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宣布「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降价」,100 多款产品、500 多个产品规格的官网价格平均降低 20%,最高降幅 55%。
会上并未公布降价以外的其他战略,但在会后的一个小范围的媒体群访中,阿里云高管分享了更多信息:包括降价背后的公共云战略选择,国内云市场前景以及AI对阿里云的影响。
2024 阿里云战略发布会上,刘伟光介绍对云计算的趋势判断|图片来源:阿里云
当前,海外三大云厂商保持两位数的营收增长,国内公有云厂商增速却在个位数徘徊。阿里云认为,需要进一步破除上云阻力,通过降价来推广公共云真正的价值,来破解当前的营收增长瓶颈。因此,在各地大举建智算中心、其他云厂商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并举时,阿里云选择差异化路线,聚焦公共云。
三个月前,阿里云宣布坚定实施「AI 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战略,并成立了公共云业务事业部,由刘伟光负责,向阿里云 CEO 吴泳铭汇报。公共云业务事业部以规模优先、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发布会后,刘伟光表示,「互联网企业客户用云很深,怎么样把阿里云能力渗透到更多的行业,扩大规模,这是我今天的挑战。」
以下是群访内容,由极客公园节选整理。

01

不到一年,

连续两次「大降价」

问:去年 4 月阿里云峰会推出了当时最大规模的一次降价活动,今天又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不到一年,为何再次降价?上次降价的效果如何?
刘伟光:这次降价跟以前降价的区别,是阿里云迄今为止力度最大、幅度最大的一次降价,同时,这次降价涉及到的产品覆盖面最广,新老客户同享。
具体来说,这次降价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核心产品;第二,过去的降价策略,老客户(存量订单包年包月客户)不能享受到新的价格优惠,今天通过新的价格体系,新老客户同时都能享受到价格的红利,尤其是老客户未履约完成部分也能够享受到价格红利。这既是回馈客户,也是加速市场的发展。
这么做是为了发挥云计算的规模效应,同时希望加速更多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上云。
云计算是规模化事业,跟以前 IT 有很大的区别,规模不断扩大,会倒推倒逼整个供应链技术不断进步。第二,规模的扩大会不断释放云的边际效应。第三,阿里云是非常强调自己向下的、完整的、自研的体系,将技术、成本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是阿里云的几个重要特征。所以希望通过扩大用云规模,提升供应链能力和自研技术体系,提升云上使用效率。
第二,对市场研判后发现,今天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用公共云,或者没有享受到公共云带来的真正价值,或者把云当成服务器资源用,没有想到云上很多 AI 数字能力,没有把云变成一个真正实现企业业务升级的战略武器,基于这样的考虑,也希望通过降价加速更多企业上云。
张启:参考阿里云官方公众号的降价消息,这次降价涉及一百多款产品、五百多个规格,范围非常广,包括云服务器,ECS,数据库、存储等使用最广泛的产品,也是阿里云的营收大头。这是跟去年降价最大的不同。现在官网已经生效,基本所有的产品是目前的时间点上,全网最低、相对同行业有非常大优势的价格。
发布会上,阿里云宣布降价举措|图片来源:阿里云
问:这次大规模全面降价,可能会对利润的影响有没有一个测算呢?
张启:阿里云年前公布的财报显示,上一季度利润增长非常好,上次财报会也有一定的暗示和预告,我们认为可以把利润适当降下去,把规模做大,把更多红利回馈给市场和客户。
降价不是一个短期的市场价格战的行为,是云计算商业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战略。因为云计算有网络效应,阿里云在全球有五大基地型的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都有,这些设施已经建成,大家用的越多,均摊成本越低。
问:上个季度,阿里云利润增长比较大,但营收增长较小,这次让利,管理层对营收、利润等经营数据方面是怎么思考的?
刘伟光:从数据来看一定会产生影响,不用避讳。但降价是一个战略选择,笃定通过这样的降价让利客户,让客户 TCO 更高,同时通过降低提高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的规模,把降价的收入损害补回来。
阿里云过去几个季度增长放缓,所以今天一定会做出一些差异化的动作来摆脱这个局面。
张启:上两个季度阿里云利润增长较大,这和我们讲的「公共云优先,AI 驱动战略」有紧密关系,我们舍掉一些亏损的、低效投入的项目,把原来这部分低效投入转到公共云的投入上,尤其要瞄准还没有接触云的企业。

02

为什么要「公共云优先」?

问:中国的云计算普及率比欧洲和美国都低,是价格的原因还是说必要性没那么高?
刘伟光:过去,中国的很多行业在 IT 上和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我们是 IT 资产自持,所以可以看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在没有云之前,这是 IOE 在中国大规模发展很重要的原动力,很多行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系统、自己的数据中心、并且硬件软件自持,这样天然会造成上云困难。其实美国很多企业的 IT 是外包的,上云没有像中国这么重的负担,这是造成上云难很重要的问题。
今天的市场,公共云是先进生产力,公共云一定是未来技术研发的创新点。为什么我讲「IT 是云的一部分」,今天云上提供的能力非常丰富,几乎一家企业只需要在云上做开发就可以完成支撑(业务)。
但其实很多用云的客户,还把云当服务器用,所以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加速拥抱公共云,让更多人认识到云不是只有服务器,还有更多往上的价值。希望把这些理念推广到各行各业,不只是互联网行业,还有传统企业、IT 自持的企业、创新企业、中小企业,通过云让他们更快更高效地运转自己的业务。
张启:中国存量服务器大概有 2000 万台,美国大概 2100 万台,从绝对规模来看我们和美国已经非常接近,但是在算力利用效率上差距很大。根据 2022 年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中国只有 28% 左右的算力是通过公共云的能力输出,美国这个数据的比例大概 60%,欧洲大概 50%。这意味着我们剩下大部分服务器还是自持自建的 IDC,或者 IDC 托管,它的运行效率和公共云的效率就是 5% 和 30% 的差距,大概是 6 倍的差距。
今天最重要是在观念上(的不同),本来不需要讲公共云,只需要讲云计算,因为全世界其他市场默认云计算就是公共云,但是在中国有很多形式的「云」。不是圈一块地、盖一个房子、搞一个 IDC 就是云计算。
刘伟光介绍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图片来源:阿里云
问:未来会不会通过代运营和代升级方式,加快上云的速度?
刘伟光:从传统数据中心改造成云计算中心难度非常大,也取决于 IDC 建设时候的能力,不同地区带宽、网络、配电都决定了 IDC 能力,不是简单的云计算中心就可以改造的。
但是现有 IDC 规模比较庞大,难以迅速搬上云,从真正云计算发展当中,云和 IDC 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管理,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很多情况可以互补的关系,形成 IDC 和云的正向关系,这是对客户比较负责任,又合理利用已有的投资。
问:阿里云的战略是公共云优先,现在各地也在建智算中心,公共云战略和智算中心之间是竞争还是互补的关系?
张启:今天很多应用场合和场景不一样,因为整个算力需求市场非常大,智算的市场应该也是刚刚起步,现在又面临一个比较复杂的中美环境,所以有很多应急性建智算中心,但是长期来看市场还是会慢慢回归到正常的轨道,相信最终的算力问题也会解决。
问:海外几大云厂商其实现在增长都非常高速,但是国内的云企业普遍现在低速,这是为什么?
刘伟光:海外这几家云计算公司,技术路线发展、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阿里云非常尊敬。国内云计算这两年发展增速慢我有几个看法:
第一,云是在初期的爬坡阶段,很多市场对云还是持有不同的观点,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大家没有认识到到底未来技术路线,哪家企业选择什么路线,这是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区别;
第二,今天很多客户还是把云当成服务器用,没有认识到云计算带来的价值,不是只有服务器、资源池一个简单的模式,现在整个行业遇到这个瓶颈,所以这是为什么阿里云要加速和普及市场。
过去阿里云比较聚焦在互联网领域当中深耕公共云,所以在很多其他市场没有特别聚焦在公共云战略上,这也是我们自己在公共云增长上不够快、需要调整的原因,希望公共云这个战略覆盖渗透到更多领域。
为什么对市场还是乐观的,刚才张启讲的数据,现在存量服务器两千多万,是散落在线下很多的平台,这是我对市场的判断,只是我们能不能用正确快速的方法获得市场增长,所以为什么说今天的降价也好,战略也好,是我们重新获得增速,重回增速一个重要举措。
问:除了降价让更多人接触云计算,阿里云还有什么举措来让传统企业能够更多的拥抱公共云?
刘伟光:作为中国云计算头部企业,通过降价举措希望带动这个行业一起加速,把市场做大,一起推广云计算对企业的价值,我们不怕竞争,我们希望和同行一起把市场做大,大家一起跟客户推广云对企业的价值。
问:拓展用云规模涉及到出海企业,中国的企业出海可能会选择海外的云计算企业,而不是阿里云,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刘伟光:从公共云角度来看,美国企业离开美国也叫出海,它到国外和我们到国外本质上没有差别,大家拼的在非本土地区的技术能力、网络能力、数据中心能力。
各行各业,从电子游戏、物流、电商、新能源汽车、甚至教育,大幅度走向海外是必然的趋势,聚焦中企出海也是阿里云的重要战略方向,过去没有太在市场上做,今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阿里云致力于服务客户,从国内延伸服务到国外。在这方面,怎么建立和 AWS、微软的差异化优势,第一我们一定会在优势地区,服务能力、数据中心能力强于这几家竞争对手的优势地区。第二,启动差异化服务的能力,阿里云相比友商一定不会提供标准化服务,一定会提供更多帮助客户规划、设计、布局、合理使用的能力。阿里云只有贴身服务、了解用户,提供专业化的合规能力、咨询,才有可能在海外竞争中拿到一定的份额,这也是我今年非常重要的工作重点。

03

「AI 驱动」,

下次发布会见

问:上个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把阿里云和电商放在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期待二者找到新的增长引擎。除了今天宣布的降价以外,阿里云哪些战略举措?
张启:战略是 AI 驱动,公共云优先。今天讲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我们在陆续其他的沟通会上也会讲,争取下次有机会再沟通 AI 驱动。
2023 云栖大会上,参会者在体验基于通义千问 2.0 版本各类应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问:AI 大模型发展跟云计算业务高度相关,在过去一年,大模型怎么样推动阿里云的业务?
刘伟光:我们在云上提供了大模型多维度的给客户的服务模式,无论是调用、使用、训练和推理,这是我们目前的现状,也是我们对大模型战略的判断。
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大模型从去年到今年还是非常早的起步阶段,很多基础大模型没有达到完善、可商业化推向市场的阶段,所以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当中,也充分利用了阿里云现有庞大客户群的的优势,建立了和客户从云到大模型的连接。
其实去年整个市场,不仅是阿里云,甚至是全球市场,对大模型的支持来看是比较粗放,甚至提供裸算力的模式,但 AI 会倒逼网络架构的重塑,我们会不断优化云上推理、训练的技术架构。第二,未来的新收入一定会产生在云的大模型上,这在全球看是必然趋势,也是阿里云重要的战略方向。
张启:AI 是去年刚开始,大家可能看到中国同行都会面临到一个限制的问题,这些问题各个厂商都在积极解决当中,今天从我们技术准备,其实大家仔细注意下,不管是大模型公司也好,可能没有办法说具体的数字,
去年有一半的大模型公司都是通过阿里云训练模型,这是大模型公司。还有在阿里云上做模型的微调和应用开发,比如说一汽红旗,1 月份刚公布在汽车行业首个落地的案例——GPT-BI,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直接把企业经营数据图表分析调用出来,在汽车行业落地非常快。在应用端,钉钉、通义千问、妙鸭相机,再到去年底的通义千问全民舞王,出现了很多大模型应用的亮点案例。另外,终端案例,手机、电脑厂商也都在跟阿里云合作,把大模型装到终端里。我们也看到市场非常活跃,在用起来。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直播预告
3 月 1 日,理想 MEGA 将正式上市。在过去一年里,理想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中国新势力车企中首个突破 30 万辆年交付大关的企业。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 MPV,理想 MEGA 如何做出差异化?首次涉足纯电车型,它能否复制此前的成功?
3 月 1 日(周五)20:00,极客公园视频号直播间,和你一起聊聊理想 2024 年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更多阅读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MwNDMwODQ0MQ==&mid=2653034721&idx=1&sn=8c2bbf8b1ad6c0f259fd2a7ed1600677&chksm=7e5765574920ec41e2b5a15f58fc9bbd4d85d8bd046ae6b6e191b75735a0e9ca54e92a9d61c2&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