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4月15日晚7点46分(夏令时为北京时间4月16日早7点46分),美陆军公布了“堤丰”系统进入菲律宾参加演习的照片。早在2023年11月,美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在“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曾表示,“堤丰”系统将于2024年部署至印太地区。2024年4月3日,弗林在美驻日大使馆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将在亚太地区部署“远程精确火力”。
美陆军公布第1多域特遣部队(1st MDTF)战略打击营C连的1辆“堤丰”导弹发射车抵达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战区的照片,该单位原为美陆军第3野战炮兵团第5营
一、“堤丰”系统的基本组成
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大国竞争,美陆军提出“多域作战”概念,并以此开展军队转型,自2017年至今先后成立3支多域特遣部队。美军军事力量建设一直以“武器装备”为牵引,突出“美国装备天下第一”理念。“堤丰”系统就是由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陆军多域特遣部队量身定做的一款中远程火力打击武器。
美陆军“多域作战”概念示意图,右侧“战略纵深火力”板块力量建设中包括“堤丰”系统
2021年10月,美陆军“快速能力与关键技术办公室”公布“堤丰”系统作战单位构想,1套“堤丰”系统作战单元(BOC)主要包括:联合控制指挥车1辆、导弹发射车4辆、导弹再装填车1辆、BOC支援车(BSV)1辆,以及配套的发电车、拖车等其他车辆。每辆发射车装备1个MK-70四联垂直发射单元(由海军MK-41发射单元改进而来),长约12米,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防空导弹。“战斧”导弹的最大射程为1800千米,“标准-6”虽然最初作为防空导弹设计,但也有一定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最大射程为460千米。
2021年10月,美陆军“快速能力与关键技术办公室”公布“堤丰”系统1个作战单元的基本构想示意图
交付照片背景为“堤丰”系统的导弹发射车及控制指挥车,发射架与天线竖起
美陆军公布的“堤丰”系统示意图显示,1个作战单元主要包括指挥控制车1辆、导弹发射车4辆、导弹装填车1辆、电源支援车1辆及小型圆锅盖状通信天线1个。
美陆军“堤丰”系统示意图
2024年3月14日卫星影像显示,美陆军第1多域作战特遣部队新建“武器池”内停驻有“堤丰”系统,主要包括:指挥控制车1辆、导弹发射车2辆、导弹装填车1辆、圆锅盖形通信天线1个、运输拖车2辆、吊装车辆6辆、“战斧”导弹弹箱2个及移动式维修车棚1座。
“堤丰”系统卫星影像标注图,因美军目前“堤丰”系统仅部署1套,此图像是目前能找到的极少数之一
根据上述卫星影像,结合开源信息,对美陆军“堤丰”系统进行深度判读解析:
(一)指挥控制车
卫星影像显示,“堤丰”指挥控制车长约22米、宽约2.4米,其中指挥控制舱长约12米、宽约2.2米,与导弹发射车相比车身略短、略窄,涂装为墨绿色;牵引车头为美“奥什科什”公司生产的M-983 A4重型扩展战术机动卡车(最高速度100千米/时,油箱容量587升,续航里程483千米),车头顶部上装有一备胎,影像下呈黑色圆点状;车头与车厢之间为车载蓄电池箱;车厢头尾各设有1天线桅杆,在不执行作战任务时,车载天线桅杆收起。
“堤丰”系统指挥控制车示意图
“堤丰”系统指挥控制车卫星影像判读
“堤丰”导弹发射车示意图
“堤丰”导弹发射车卫星影像判读
(三)导弹装填车
导弹装填车长约20米,宽约2.1米;车头为美“奥什科什”公司生产的M915A5牵引车,驾驶室明显高于前机盖,涂装为墨绿色,不同于车身涂装乳白色。
后侧拖车车身上安装有金属装填架,外观为乳白色,长约7米、宽约1米,一般分2层装载4个“战斧”导弹弹箱。
导弹装填车示意图
“堤丰”导弹装填车卫星影像判读,测量弹箱长度约6.5米,判断为“战斧”巡航导弹,若装载“标准-6”防空导弹,弹箱长度不够
1.小型圆锅盖状天线
小型圆锅盖形卫星天线示意图
2023年5月,1名第3多域特遣部队的士兵正在进行装备配置
小型圆锅盖形天线卫星影像图
美陆军使用吊装车辆吊装“暗鹰”高超音速滑翔导弹照片
卫星影像显示,同一“武器池”内停驻多辆不同规格的吊装车辆
3.装备维修棚
卫星影像显示,“武器池”内建有一沙土白色装备维修棚,形制与美陆军通用的临时维修棚基本一致。
美军驻夏威夷斯科菲尔德兵营卫星影像图,“武器池”建有2个同规格维修棚
卫星影像显示,该“武器池”内维修棚前部打开,方便车辆进出
左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布的MK-70 右为美海军将导弹箱吊装进入MK-41
近年来,美海军造、修船进展缓慢,多种主力舰艇如“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等纷纷出现延迟数年才能交付的情况;其现役主力舰艇的维修保养也面临数量严重积压而出现“排队”现象,例如:2021年10月在南海发生严重撞击而被拖回华盛顿州布雷默顿海军基地进行维修的“康涅狄格”号“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在码头放置1年8个月后才动工维修,维修周期更是保守估计长达5年。
2023年7月,“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指挥台围壳四周开始搭好脚手架,围壳上的消声瓦拆除,在码头闲置了1年8个月后才开工维修
美海军造、修船进度滞后是美国国内制造业多年来持续萎缩,长期对造、修船行业投资不足,从而导致造、修船厂数量日益减少而造成的。此情况严重影响了美海军舰艇的作战效能,最简单的逻辑是美海军能维持作战的舰艇数量大大减少,进而导致美海军作战最有效的舰载远程打击武器平台和防空武器平台——垂直发射单元可使用的数量大大减少。为此,美海军采取各种措施弥补因舰艇生产、维修拖延问题而大大减少的垂直发射单元数量,先后在无人作战船、陆上、甚至是濒海战斗舰上使用MK-70集装箱式发射系统实验发射导弹。
2021年9月,美海军“游骑兵”无人作战船只搭载1个Mk 70集装箱式发射系统出海试验,图上白色集装箱便是
2023年9月,美海军在丹麦试射了2个集装箱式导弹发射器
美海军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基地的“塔尔萨”号濒海战斗舰的飞行甲板上装载1个集装箱式导弹发射器
这种模式既弥补了美海军垂直发射单元作战数量逐年减少的缺口,又符合美海军提出的“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面对我日益强大的远程反舰打击力量,美海军认为现役美主力舰船体积过大而容易遭受火力打击,且一旦击中要害便完全丧失战斗力,为此提出“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意图化整为零,减少舰船编队数量,增加作战单体数量,再次整合后发挥数量优势,进行兵力广域分散配置、效能集中释放,在降低己方被侦测和毁伤风险同时,使对手陷入决策困境而难以应对。因此,美海军大力发展厢式垂直发射系统,并与无人舰船结合,图谋打造有人与无人联合舰队继续维持海上霸权。
美军“游骑兵”号无人舰艇照片,后甲板上为集装箱式垂直发射系统
与此同时,为应对大国竞争下的新形势,美陆军也积极转型,提出“多域作战”概念,在构建远程精准打击力量上与美海军产生交集,将海军成熟的MK-70集装箱式垂直发射系统纳入自己麾下,进而演变出今天大名鼎鼎的“堤丰”系统。
综合分析研判,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堤丰”系统并不是美军推出的什么创新型、高科技武器装备,只是美军在“战斧”巡航导弹、“标准-6”导弹等现役成熟武器装备上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新瓶装老酒而已,其作战效能并未有实质性突破,只是中远程打击武器的发射平台数量上有所增加,战力“量变”而非“质变”,这从另一个角度上反映了美军面临大国竞争时也出现“黔驴技穷”的尴尬。
我们要牢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真正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美军那些这几年突然消失或始终未暴露的武器装备,如定向能武器、“锤头鲨”水雷、RQ-180无人机等。
军事服务于政治,美军公开报道的事物有一定政治目的性,“小虾米”而已,其刻意隐瞒的事物背后才是“大鱼”,中国俗语“会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会叫”就是这个意思。未来,东海观澜将逐一为广大读者朋友们奉上对这些武器装备的研究成果,敬请期待!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海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