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甚解的精神
2024-6-18 13:36:10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0 收藏

听女科学家讲她怎么用AI工具读四篇文献的,如何提问,如何递进,如何探讨,如何归纳总结,如何记笔记。本来是安排一个硕士、一个博士读这四篇文献,在组会上听完汇报,觉得哪里不对头,或者说差点意思。这个领域对TA们都属于探索性质,她直接指导不了,但既已觉得有些问题,她决定自己学一下,以期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然后在一种正确的方法论中,她读完这四篇文献,查了不少资料,做了不少笔记,也如愿地找出了最初她凭直觉与经验判断有问题的地方,给出正确应对措施。

这还不算完。她觉得这只是授人以鱼,还得授人以渔。于是带着这俩学生,系统地讲了一遍自己如何运用AI工具读这四篇文献的,AI只是工具,方法论是根本,讲的就是方法论。一张图,应该看什么,怎么判断这张图,在这个位置出现了这样一种拐弯,作何解释?这一小段,提到三种技术方案,你们用了A,那么B、C的优劣是什么。这一小段,提到的几种技术名词,细节是什么?有些地方,本来她也不知道,读完文献、查完资料,她就知道了,多问WHY,追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女科学家点评,科研是个求甚解的过程,不求甚解、似是而非是大忌。俩学生听完后,(略)。

我听完后,对其中的方法论深表认同。不过我迟疑了一下,她注意到后,立马反应过来,说,你是不是觉得本来就该这样?我说,是,如果这些还需要讲,只能说明TA们之前的学生阶段缺失了很重要的东西。事实上,这一类方法论,应该在TA们的中学阶段、本科阶段就得到训练,有些人有这方面天赋,会自觉运用这种方法论,没天赋的,遇上正确的人,通过训练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论。

AI运用这事,我是真觉得她比我强,我用得不如她复杂,用得真溜,真心夸赞。AI做为科研助手,名不虚传。AI尝试解决我的问题时,经常被我问得停止回答、失去响应,可能某些用法不对,也可能学科差别。当然,AI也帮过我不少,比如初次接触Go开发wasm时,问它js相关细节,AI+Google省我太多事儿。但我听完她读那四篇文献的经历,觉得我用得太低级,她用得更高级,强是有道理的。

说个跑题的,在方法论这个意义上,女科学家和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被研究对象们,是一类人。二十多年前遇见那个尚在雨季的小姑娘时,未曾想过,还有这样一种共鸣,命运的偶然。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jQyMDE3Ng==&mid=2247487463&idx=1&sn=c5eb78d61cc0569d07bc389e29f5a565&chksm=fab2ccd8cdc545ce005c9926578204b424a65ece49f672799cf0bcb75892d6838bbec75798a3&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