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数码博主,对数码信息的关注是难免的,当然也就对数码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非 Apple 家的产品感兴趣,例如曾经的 Google 出品的 Nexus 系列和 Pixel 系列,例如 Microsoft 的 Windows Phone 系列和 Surface 系列,这些都尝试购买和使用过,单从体验新产品角度,这些产品都能给我不错的体验,甚至有的产品也会「惊艳一时」,这里边比较典型的就是 Google 的 Nexus 系列,时不时的我还会怀念一番。
但是从结果看,最终我都会回归到 Apple 生态,这也是今天想简单跟大家聊一聊的话题「为什么我离不开 Apple 生态」?
Apple 生态中最直观的,最贴近我们的就是 iPhone ,到今天 iPhone 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生活、娱乐、工作、运动 iPhone 都已经深度参与其中,并且变得必不可少。但是 iPhone 只是入口,如果要说道「 Apple 生态的便利」,你还需要拥有以下设备:
如果你同时拥有 Apple Watch,你就多了一个随身健康小助手,一台 Apple Watch 可以24小时监控心率、血氧(不要担心电量,S7 以上支持快充)。这些对于新冠肆虐的今天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同时生活中使用 Apple Watch 计时、运动跟踪、添加提醒事项、解锁 MacBook 、解锁口罩面部识别等都极其方便。如果支持蜂窝网络,临时出门可以不用带着 iPhone 不会太耽误事。
如果你同时拥有 MacBook,简直可以把「生产力」玩的飞起,手机拷贝 -> Mac 粘贴;手机截图 -> AirDrop 到 Mac;网页看一半 -> AriDrop 到 Mac 继续阅读;手机支架当做 Mac 摄像头视频会议更清晰(还能只拍桌面,防止隐私)。
如果你同时拥有 iPad,在「上一条」提到的所有功能(摄像头除外)基础上,还可使用「屏幕镜像」将 iPad 当做第二块屏幕(支持触屏)极大提高生产力;使用「随航」功能一套鼠标键盘控制两台设备(且无缝衔接),可以在两台设备之间任意拖拽「文件」,玩法无穷无尽。
其实,「硬件之间各种衔接」是 Apple 生态的「杀手锏」,而且这些几乎都是「用上就回不去的功能」,当然这套生态的硬件价格也非常「硬」,我们可以按需索取。
Apple 生态中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就是「软件」,这里的「软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 Apple 自家的软件,包括不限于:
备忘录(几乎完美的「多媒体全格式」笔记),几乎各种内容都可以拖拽或输入到笔记中,同时还支持协作、分享,并在整个 Apple 生态中无缝同步。
提醒事项,拥有「极高优先级」的通知权限,使用「提醒事项」几乎不会忘记(很多软件的「提醒」容易被淹没),它会飘在屏幕置顶位置,并一直到你完成它。在 Siri 的加持下,开车的时候也可以随时记录各种想法。
Safari 浏览器,单从功能上看已经不输 Chrome(当然扩展插件比 Chrome 少 N 个量级),并且极其稳定,新的「标签组」功能也非常好用,个人已经长期替代 Chrome 一年以上,没有遇到什么阻塞问题。
Apple Music 胜在便宜和曲库尚可,无广告安心的听音乐,搭配 HomePod 更香。
iCloud ,几乎是最便宜的稳定的网盘了(稳定性当然不能和 Dropbox 比),我用它存储一生的照片,便宜又大碗。
第二部分就是 App Store 中那无数的 App,这些在苹果生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可以说正是这些无穷无尽的 App,并让我们无论在娱乐、出行、生活、工作、写作、艺术创作等各方面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软件或服务,并发挥出 Apple 硬件的巨大潜力,随便列举我常用的如下:
Apple 真正的杀手锏就是「软硬结合」,这包括设备之间的无缝衔接和软件之间的无缝衔接,AirDrop 、iCloud 同步、HandOff、随航等,正是这些服务让 Apple 软硬件之间建立了无数的联系,作为使用者的我们几乎潜移默化的接收,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一但你离开了 Apple 生态,或者稍微有一个环节不那么通畅的时候,就会觉得难受了,而这正是 Apple 生态的「壁垒」,目前看还无法逾越。
以上就是浅谈一下「为什么我离不开 Apple 生态」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