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公众如何认识和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2024-8-19 18:3:6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0 收藏

 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文 |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研究员 王永建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从身份盗窃到数据泄露,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哪些情况下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呢?从现实情况来看,个人信息泄露的常见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不安全的网络连接。公共Wi-Fi虽然方便,但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公共WiFi网络通常缺乏加密保护,黑客可以轻松截取用户在网络上的数据传输,从而获取敏感信息。尤其是在进行网购、网上银行等操作时,使用不安全的网络连接风险更大,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中间人攻击,截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二是移动应用程序的权限滥用。许多移动应用程序在安装时要求获取大量权限,如访问通讯录、地理位置、相机等。通过访问通讯录和图片库,应用可以提供更流畅和更具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例如,社交媒体应用可以建议添加用户的联系人为好友,而照片编辑应用可以让用户直接编辑和分享存储在手机上的照片。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应用改进服务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如果用户随意授予这些权限,也会有应用程序收集并滥用用户个人信息的风险,带来隐私和安全方面的威胁。即便是正规应用程序,也可能因为漏洞或恶意代码而导致信息泄露。三是社交媒体的不当使用。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更容易无意中泄露个人信息。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照片、位置、日常动态等,都会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公开信息,获取用户的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从而进行精准的诈骗活动。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家庭度假照片,可能会暴露家庭成员的具体行踪。四是网络钓鱼和欺诈。网络钓鱼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之一。攻击者通常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如银行、政府部门或知名企业,发送看似正常的电子邮件或消息,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从而获取其敏感信息。钓鱼网站和虚假页面也是常见的手段,用户一旦输入信息,便会被不法分子窃取。例如,假冒银行的网站页面,要求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用户一旦上当,这些敏感信息就会被盗用。
那么作为个人,公众该如何应对上述威胁呢?一是保护网络连接。日常应避免使用公共WiFi进行敏感操作,如网购等。如果必须使用公共Wi-Fi,则尽量不传输敏感信息,特别是涉及个人账户、密码及隐私方面的信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二是小心应用程序权限。在安装移动应用程序时,要仔细阅读权限请求,对于那些不必要的权限应拒绝授予。定期检查已安装应用的权限设置,撤销不必要的权限,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例如,只授予应用程序执行其主要功能所需的最低权限,而不是授予所有请求的权限。三是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信息时要保持谨慎,不要公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定期检查隐私设置,确保只有信任的人可以看到你的个人资料和动态。例如,在分享旅行计划时,让亲密的朋友和家人知道即可,而不是向所有人公开。四是提高安全意识。首先,我们需要学会识别网络钓鱼和欺诈行为。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邮件中的链接或下载附件,尤其是那些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邮件。访问网站时,要仔细核对网址,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例如,银行和政府机构通常不会通过电子邮件要求提供敏感信息,因此对于这类要求要特别警惕。五是定期监测个人信息。定期查看银行账单、信用报告等,监测是否有异常交易或未经授权的活动。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与相关机构联系,采取必要措施。例如,通过定期查看信用报告,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身份盗窃的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艰巨,需要政府部门、有关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数字环境,保护我们的隐私和权益。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和执行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确保信息的合法使用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还需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检查企业的信息保护措施,发布安全指引和最佳实践,确保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落地。企业在收集、存储和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即只收集提供服务所必需的信息,避免过度收集,并建立透明的信息管理制度,明确告知用户信息的用途和保存期限,并在发生信息泄露时及时通知用户和相关监管机构。企业有义务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信息安全,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入侵检测系统,定期进行安全审查和漏洞修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整体防护意识,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信息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个人来说,在面对信息泄露威胁时,不仅需要依靠技术手段,更需要培养安全习惯,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分享个人信息,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在公共网络中传输敏感数据。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复杂挑战,建立一个可信赖的数字环境。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网络安全知识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欢迎关注《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官方抖音号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倾力推荐

“企业成长计划”

点击下图 了解详情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E5MDAzOA==&mid=2664222692&idx=3&sn=b7f3b5e946193bd728628fdc6395274c&chksm=8b59cd1dbc2e440b3832d5ef563f6aca60a437d2582fd80fd1fcfcce4bd635a877d6452366dd&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