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是个成熟的洗地机,应该学会自清洁
2024-9-14 17:20:28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 收藏


真正解放双手的智能清洁,从高效自清洁做起。

作者 | 曹思颀
编辑 | 郑玄
一直以来,人们都期待能有一款智能家电,帮助自己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就拿拖地来说,长时间以来,拖把一直是主要的清洁工具。它虽然除污能力强,但使用过程相对费力,常常需要长时间弯腰操作,还得频繁清洗,效率并不高。
洗地机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拖把的地位。如今市面上的主流洗地机大多能做到省力省心。凭借这一优势,洗地机在 2019 年至 2022 年的短短三年内,零售规模便突破了百亿元。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将洗地机作为标配,一个新的问题开始浮现:房屋清洁省力了,清理洗地机本身却耗时耗力,尤其是去除缠绕在滚刷上的头发和宠物毛发,让追求「省时省力」的年轻人感到十分困扰。
从「能用」到「好用」,是很多新的智能产品,在完成 0 到 1 后必须跨越的第二道坎。对于五岁的智能洗地机来说,「自清洁」也是行业跨过百亿大关后,想要继续增长必须解决的问题。

01

用户省心的自清洁,

才是真正的科学清洁

2023 年,过往一直关注在扫地机器人赛道的云鲸首次拓宽产品线,发布了旗下第一代智能洗地机 S1。同年,云鲸提出了「科学清洁」的理念:尽管不同产品的使用场景、用户画像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要平衡清洁力、清洁效率、维护性、智能性等多维度的指标,以达到最佳用户体验。
一年之后,基于对第一代产品的整体调研和复盘,云鲸意识到,「自清洁」是现阶段洗地机产品最大的痛点。更好的自清洁既可以在洗地结束后,解放用户的精力,而且也能长久保持机器本身的清洁无菌,不会造成家庭环境的二次污染。
因此,接下来的研发重点一定是围绕着「自清洁」功能展开的。云鲸认为:更科学的洗地,应该从自清洁开始。
得出这个结论只是研发的开始,真正做出好的「自清洁」产品才是对研发团队的考验。
每个家庭的使用环境各不相同,带来的体验痛点也有所差异。既要满足大多数家庭的需求,又要兼顾一些特殊家庭的「边缘案例(Corner Case)」,还要平衡新增功能带来的成本压力……在智能洗地机这个品类,效果、成本、使用门槛这个硬件创新的不可能三角依然存在。
据极客公园了解,其实在发布首款智能洗地机云鲸 S1 前,云鲸洗地机研发团队内部其实已经启动了「自清洁」技术的功能研发,第一代产品发布后,更是在接下来的新产品上不断迭代自清洁功能。
从 S1 上以「冷水清洁+高速离心甩干+55℃热风烘干」为核心的一键自清洁;到 5 个月后推出的 S1 Max 上使用银离子抑菌材料从而实现抑菌除臭;再到 2024 年 4 月,云鲸在 S2 上首次引入了「毛发防缠绕」和「65℃接触式智能熨干」功能。
在前三代产品的基础上。2024 年 9 月 13 日,云鲸正式发布智能洗地机 S2 Island 光辉版。这款产品搭载了云鲸首创的「自清洁灵动岛 Narwal Island™」,里面集成了4D 立体防缠绕、90°C 智能双熨干、70°C 热水自清洁、全链路风干、Cyber 光辉灯带等五大「自清洁」功能,可以说是云鲸洗地机产品自清洁的「集大成」之作。
云鲸 S2 Island 光辉版 | 图片来源:云鲸
事实上,这些功能方向的确立并不只是来自于团队内部「拍脑门」,而是在很大程度里依赖了用户反馈和调研结果。云鲸研发团队告诉极客公园,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他们不仅调研了大量云鲸一代产品用户,还和很多其他品牌洗地机的用户进行了深度沟通。
一代用户里,吐槽最多最集中的问题是毛发缠绕。不同于传统家庭「先扫后拖」的清洁习惯,洗地机用户往往把「扫」和「拖」合为一体,所以大量日常毛发(如掉发、毛絮等)会被吸进机器。这部分毛发垃圾,过往用户大多只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徒手清洁」,既费时费力,而且如果不及时清扫,堵塞后还可能影响后续吸尘效果。
在第一代产品后,解决毛发缠绕是一项优先级很高的工作。今年 4 月,在第二代洗地机产品云鲸 S2 里,云鲸给出了第一版解题思路:通过在滚刷里内置一个 L 型双排齿梳,可以将日常生活里大量细碎的毛发拦截,并通过大吸力吸入污水箱,从而达到防缠绕的效果。
市场反馈也证明,绝大部分用户对云鲸 S2 在防缠绕上的提升表示满意。但仍有一些用户觉得,在少量场景里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养宠家庭里,长发和宠物毛发混杂在一起的毛团;多人家庭里的长短发混杂;浴室地面上大量的湿发……
云鲸研发团队告诉极客公园,尽管这些需求只对应着少数特殊工况,但大家一致认为,既然要做「更科学的自清洁」,产品就应该提供极致的使用和维护体验。因此,云鲸 S2 Island 在保留双排梳齿刮条的机身滚刷基础上,又在基站上升级「主动伸缩型 mini 剪刀手」,自清洁时能自动进行毛发剪切。既能应对日常工况,在复杂工况下也能高效解缠,真正实现了整机 0 缠绕。
值得一提的是,「剪刀手」的设计除了能提升用户在每一次使用中的体验,也可以让洗地机滚刷在 3-6 个月的使用生命周期内,始终拥有稳定的防缠绕效果。
搭载「剪刀手」的云鲸 S2 Island,可以在更复杂的工况高效解缠 | 图片来源:云鲸
对自清洁来说,除了防缠绕,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把滚刷上各种或复杂或顽固的污渍除净。只有保证机器本身干净了,才不至于「越洗越脏」,造成二次污染。
一个很典型的场景就是,如果家里地面上出现了大面积油污或者含糖的污渍,那么清洁完地面之后,我们都会把拖布或抹布额外用热水+清洗剂多洗一遍。
云鲸团队正是从中国家庭对热水的智慧里得到启发。在 S2 Island 上,通过多个步骤实现机器的自清洁:当毛发剪切步骤结束后,洗地机会先用 35℃左右的水对滚刷和管道进行冲洗,可以清除包括淀粉类在内的大部分脏污,接着再进入 70℃高温热水除菌清洁,进一步溶解深色污渍或重油污。
在洗地机最后的干燥阶段,云鲸在 S2 Island 上也根据用户反馈,选择出了更好的解法。
在传统的「拖地」作业方式里,整个拖地过程会包括多次拖布的清洗,因此需要配套设计出一系列的速干方式——例如利用离心力等快速甩干,以提高整个家庭清洁的效率。在早期的洗地机上,很多产品也借鉴了「速干」这一思路,利用高温烘干的方式,达到短时间内快速干燥的效果。
和传统拖地不同的是,使用洗地机清洁房屋大多并不需要分成多次操作,机器干燥的过程往往发生在清洁结束之后,并不会额外占用用户的时间。这意味着速度并不成为干燥的第一优先级,干燥效果和用户体验才是这个阶段最值得考量的点。
除此之外,「烘干」还会带来噪音和空气的污染。即使过程只有 5 分钟,也会给家里的其他成员甚至宠物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传统烘干并不能根据温湿度调节干燥时长,在南方的回南天、梅雨季可能出现干不透,甚至发霉发臭的现象。而且,对于没有搭载「智能检测」的速干功能,还需要用户手动拆下滚刷检查是否烘干,过程非常麻烦。
为了实际了解用户对于机器干燥方式的体验,云鲸研发团队特地设置了一组用户对照实验。一组是对洗地机品类没有太多了解的小白;另一组则是已经被「快速烘干」种草的潜在用户。在实际深度体验后,两组用户都对「速干」功能祛魅,更愿意选择烘干安静不打扰的方案。
S2 Island 使用了 90°C 双熨干功能 | 图片来源:云鲸
最终,云鲸团队选择延续 S2 的「接触式智能熨干方案」,保持了「低噪熨干」和「智能检测滚刷干燥度」的产品优势。
这其实也是云鲸团队产品研发的理念:与其追求「5 分钟」速干的噱头,不如多听听用户的声音——了解大多数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再决定团队到底做什么。

02

「用户共创」:

智能硬件领域未来的开发范式

无论是在防缠绕上死磕复杂工况,还是在「烘干」和「熨干」之间二选一,用户都在产品定义和研发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于任何一家硬件企业来说,和用户之间的沟通都是产品研发环节里一个重要的步骤。但是,多数企业仅停留在了产品早期,主要是收集前一代产品的反馈。而云鲸和用户之间的链接,则体现在产品研发的不同阶段,既有前期对需求的收集,也有后期对功能的验证。可以说,用户共创已经成为了云鲸当下重要的产品哲学,影响着每一代产品的轨迹和方向。
事实上,整个智能硬件行业如今都在经历着某种产品价值体系的变革。
过去,对于硬件行业来说,「参数」是一个优先级非常高的衡量标准。例如,洗地机、吸尘器的客户会额外在意电机转速、最大吸力等数值,而这些数值往往直接对应着肉眼可见的清扫效果。
而随着近年来整个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智能清洁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厂商的技术水平逐渐被拉齐。整个行业陷入了某种瓶颈之中,竞争越来越难以被量化成消费者可见的数值,创新亟需以一种更具新的方式进行呈现。
用户体验是一个在参数之上,更具体感的评判维度。在智能手机行业里,两个像素完全一样的摄像头,经过光学智能计算后,可以达到截然不同的成像效果。而在智能清扫行业里,两个搭载着相同转速的电机,在不同功能的配合下,给用户带来的使用感受也可能大相径庭。
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方法,就是让用户深度参与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
在云鲸第一代洗地机产品云鲸 S1 上市后,云鲸的产品经理无意间发现了一组有趣的数据。在参与调研的 2000 多名用户,其中 64% 家里都有木地板,其中不少用户都会使用原本为卫生间设计的「吸水模式」去清洁木地板。云鲸团队经过进一步沟通得知,这部分用户认为木地板一般是在卧室或书房,地面不会很脏,他们更担心木地板在潮湿环境下可能会起霉发泡。
在基于用户调研得到的开发线索中,满足用户对于木地板工况下的控水需求只是起点。云鲸研发团队还有另一个需要考量的维度——卧室、书房这类地面环境的脏污类型一般是毛发、毛絮、皮屑,这就要求清洁上要做到不扬尘、不缠绕、而且水膜均匀。最后,经过多轮对清扫参数、水泵精度的调整,最终完成了一个全新的「木地板模式」的开发。
云鲸智能洗地机上全新的木地板模式 | 图片来源:云鲸
在以参数导向的产品升级规则下,升级效果很容易通过数值的变化得以体现。但当用户体验成为目标后,如何量化升级效果就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对于这个问题,雷军曾经在今年个人演讲复盘小米 SU7 时,分享过一个小米的经验。在上市前,小米 SU7 曾经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来自外部,认为这辆车大概率卖不好,核心原因不看好小米 SU7 所在纯电轿车品类;而另一种观点则来自小米工程师团队,雷军说,当他看到这帮爱车懂车的人都给与了正面评价,他就知道小米 SU7「好看好开」的设计目标达成了。
对于云鲸来说也同样如此。在每一项功能升级后,云鲸除了收集实验室数据外,也会把样机寄到一部分核心用户手中,以在真实使用场景中得到反馈,从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
如前文所提到的「剪刀手」防缠绕案例,云鲸就在升级后将样机寄给了此前反馈需要升级的用户。最后,有 90% 的用户反馈问题得到解决,云鲸又仔细分析了剩余 10% 用户反馈的场景,发现是样机的工程版本问题,在量产阶段可以解决。至此,对于 S2 Island 防缠绕功能的迭代,才正式结束。
这部分用户既是最初提出需求的建议者,也是最后完成测试的验证官。在整个产品创作周期里,他们都深度参与了新品的打磨。
可以看出,无论是智能清洁硬件,还是智能电动汽车,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玩意」。选择和消费的过程,并不像买一部电视或者买一台手机一样成熟,因为对于这些新东西的产品形态,可能连开发者都没有达成共识。
因此,在智能硬件时代,大量进行用户调研、沟通,和用户深度共创,是一个越来越受企业重视的开发范式。这不再是一个营销噱头,而是可以决定达成最终目标具体路径的关键开发工具。
2023 年,国内洗地机市场销量已经超过扫地机器人。对于研发者而言,用心倾听用户声音和攻克技术难关一样重要。因为对于这些全新领域的新硬件来说,研发更是一个用户和产品经理共创的过程。
*头图来源:云鲸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直播预告
北京时间 9 月 13 日,OpenAI 突然进行了重大更新——预热接近一年的 Q*/草莓项目,传说中能够进行高级推理的大语言模型,终于露出了真面目:OpenAI o1-preview 模型。推理层面的 scaling law 的发现,再一次让人们意识到,超人的AI或许不再遥远。
o1 之后,模型上的迭代方向可能会是什么?是否是所有人都需要追赶的一次目标升级?
今晚 8 点,极客公园视频号直播间,来聊聊 OpenAI 的新模型,是 AGI 的又一次提速吗?
 

热点视频

比尔盖茨:我脾气差怎么了,我能让你赚到上亿美元。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更多阅读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MwNDMwODQ0MQ==&mid=2653054570&idx=1&sn=dc68603b8ed7669739855d1e46bdd805&chksm=7e571bdc492092ca704a366477457fa1e86916322a87a5318f28b90c3f66dadffd578a45f8b5&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