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踌躇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决定在少数派这个对于我来说全新的平台来露个脸了。还请大家多关照。本文原成文时间是 2024 年 3 月 11 日。
全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三、四、五部分是具体的输入方法。
标题用图来自 Pixabay @Joergelman。
下面的方法适用于macOS Ventura 以上和 Windows 11,演示的 macOS 版本为 Sonoma。
在 macOS 上,需要依次进入「系统设置」-「键盘」,再点击文字输入子板块中的「编辑」按钮。
在弹出的编辑界面左下角点击加号图标,进入添加输入法的界面。随后选择「日语」并按需添加,添加后即可通过菜单栏或按下 Ctrl-空格 组合键(以及新键盘上独立的地球图标按键)切换。
在 Windows 上,可进入系统设置中的「时间和语言」-「语言和区域」,之后点击添加语言按钮。
在弹出的窗口中找到「日语」,再点击下一页继续,接着点击安装即可。
安装后可通过任务栏、左 Alt-Shift 组合键以及 Win-空格 组合键切换到日语输入法及对应的键盘布局映射模式。如果只需要输入法的话可以不用安装语言包。
对于 Windows 需要额外注意部分精简版第三方封装系统可能会精简其它国家的语言支持选项,如果遇到这种情形,就需要自行解决相应组件的缺失。限于篇幅和个人能力,在此没法细讲。
此外在两个系统的初始设置(macOS 设置助理/Windows OOBE)流程中都会有添加键盘布局或语言的步骤,所以可以在开箱时就完成输入法的添加。
国内通常使用标准的美式键盘布局,这也是大家在生活中对电脑的刻板印象之一。而在日本销售的绝大多数电脑均采用独特的 JIS 日式键位布局,或许接触过一些「洋垃圾」笔记本的用户也有体会,它们的键位通常如下图所示。
这代表除了罗马拼音之外,JIS 键盘的每一个按键都各自对应一个或一组假名,只需要按一次就能输入。但增加的「無変換」等按键则只能在切换到日语输入时发挥相应的功能,大多时候所对应的就是键帽上的字面意思。大小写锁定键下的「英数」二字代表该键的默认功能是假名/英文和数字状态的切换,但仍然只在日语输入环境下才如此工作,此时需按住 Shift 再按该键才是切换大小写锁定。
在苹果设备上,情况有所不同。虽然 Mac 乃至 iOS/iPadOS 的美式键盘键位与标准几乎无异,但苹果的日语键位布局却与 Windows 有明显区别,如下图所示。
在我看来最大特点在于 Ctrl 与大小写锁定键易位,以及「英数」与「かな」两个按键在 Mac 上是全局切换,也就是无论处于任何输入法只需按一下「かな」按键就能启动日语输入。这两个按键是苹果日式键盘布局的特有按键。为加深理解,我们不妨再来看一次 Mac 美式键盘的键位布局:
如果需要在美式键盘的 Mac 上也拥有日式键盘中快速切换输入状态的功能,可以使用 Karabiner-elements 导入相应的规则来为左 Command/右 Command 赋予和「英数」/「かな」相同的功能。而如果并不需要 Karabiner 的强大功能,还能够选择更加精简的实现方案:https://github.com/iMasanari/cmd-eikana。
2016 年开始,苹果新增的中文拼音键盘布局也基本沿袭美式键位的操控方式。
下面回到这一部分的标题,罗马拼音甚至假名输入方式其实都不用特意选择 JIS 日式布局的键盘,而且美式键盘的假名映射模式和日式键盘几乎一致,也同样是一键一假名。Windows 日式布局多出的一系列特殊按键几乎只能在事先切换到日语输入模式后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苹果设备而言,考虑到全世界的 Apple Store 官方购机都能自选任意多国语言的键盘布局,以及 Mac 日式键位与更常见的 Windows JIS 日式键位不同会带来额外学习成本的缘故,我个人更加不建议为 Mac 选择专门的 JIS 日语键盘,除非是真有需求或迫不得已(如使用学校等公共场所中的 Mac)。
罗技等第三方厂商也遵循苹果/微软平台的标准来生产键盘,所以它们的美式/日式键盘上一般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按键。
此外,我们不应通过键帽上有无假名的方式来判断是否为日式键位,就像下图也是标准的 JIS 日式键盘一样。
该部分是在我看来全文最主观的部分,观点可能有偏颇,还请大家多多提出意见。
这里请参照下图中由富士通提供的拼音-假名对照表,在两个系统平台上都适用。
这张图表右下角的意思是除了在拼音前加上「x」或「u」之外,也能通过连按两次下一假名前对应的子音来输入促音,例如图中的「にっき」(nikki)以及「もっとも」(mottomo)等。
在需要输入延音符号(例如「ダービー」这类词)时,请按下键盘上对应破折号(减号)的按键。
此外,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一些特定的词组来调用所需的符号,具体可以参照同样由富士通提供的下图。
使用 macOS 内置输入法以及上一部分提及的罗马拼音输入方式来敲下一段话的感觉,大体是下面这样(动图)。
在对应拼音输入完成后,只需要敲空格或者按键盘的上下方向键,即可启动如下图所示的候选选字窗口。这里可以一直使用上下按键移动到所需选项,直到按下回车确定后为止。按下左右键则用于切换需要进行候选联想的录入部分。
按 Tab 键,或用鼠标点击下方的选项卡标题可以切换选字窗口的候选显示模式。我个人尝试之后大致如下:
「読み」为按照当前录入内容显示相关音读/训读读音的候选汉字,从五十音图 あ行 开始排列。
「部首」将按照当前录入内容显示按笔画排列的候选汉字。
「記号」会联想出当前录入内容对应的符号或颜文字,例如输入「うま」会出现马的颜文字。
一般而言在「標準」模式下 macOS 就会列出几乎所有符合需要的候选,所以我有很多时候并不会去切换显示模式也能完成输入。
在输入过程中,可以通过下面一系列的快捷键来提升效率。macOS 日语输入法的这些按键组合在美式/日式键位几乎都能使用。
按下 Ctrl-J 组合键,将当前输入的内容转换为平假名:
按下 Ctrl-K 组合键,将当前输入的内容转换为片假名:
按下 Ctrl-L 组合键,将当前输入的内容转换为全角字符,Ctrl-;(分号键)则是转换为半角字符:
如果在该过程中按下 Esc 则取消联想和转换。
macOS 内置输入法默认状态会如下图一样在输入过程中实时联想并转换到汉字,但该功能的转换结果却不一定准确。如果认为自己不需要可在输入法菜单栏中关闭「自动选字」(ライブ変換)功能。
在该部分的最后介绍一些相对进阶的操作,其实很多我也是以写作这篇图文为契机才学到的。
按下 Ctrl-3 组合键,可以快速输入字符表情,如下图:
选中文本后,按下 Ctrl-2 组合键可以让系统将两个单字组合为一个汉字,如下图所示(马+区=驱)。在输入一些不知道读音的汉字时它能发挥意料之外的作用。
选中文本后,按下 Ctrl-1 可以显示联想出的相关汉字,如下图所示(翻译的 译 字)。
根据我查询的资料,Ctrl-1 和 Ctrl-2 组合键在输入过程中也理应支持,然而我这边的实际情况却只能在选中后才能使用。不清楚是因为系统版本还是设置问题,以我目前排查的情况我更倾向前者。所以这一部分仅供参考,如果需要准确的指引还请留意本文最后的官方帮助链接。
使用 Windows 内置输入法以及上一部分提及的罗马拼音输入方式来敲下一段话的感觉,大体是下面这样(动图)。
在对应拼音输入完成后,只需要敲空格,或者按下日式键盘上通常位于空格右侧的「変換」键即可启动如下图所示的候选选字窗口。
在输入过程中,可以通过下面一系列的快捷键来提升效率。Windows 日语输入法位于 F 功能区的按键组合在美式/日式键位都能使用。
按下 F6 将输入内容转换为平假名,F7 将输入内容转换为全角片假名:
按下 F8 将输入内容转换为半角片假名:
按下 F9/F10 可将输入的内容转换为全角/半角英文及数字。
默认情况下 F 功能区的按键每按一次,系统就会一次对一个假名作转换,与 macOS 的 Ctrl 组合键以一句/一组为单位相比有所差异。
下面则是日式键盘特有「変換」(映射名 ImeConvert)与「無変換」键(映射名 ImeNonConvert)的用法。当按下「無変換」时,系统会将输入的内容在平假名、全角片假名和半角片假名之间轮流转换而跳过汉字联想,请参照下图:
Windows 11 采用了更新版本的微软输入法作为系统内置的日语输入方式,如果遇到兼容性问题,可以在设置中切换为旧版本。
同时,Windows 在默认情况下切换输入法也会联动当前键盘映射的切换,而拼音似乎并不支持 JIS 日式键盘布局。因此在拼音状态下,Windows 也会强行将键盘的按键按照美式键盘来映射,「変換」和「無変換」等一系列按键随之失效。
鉴于日语输入法自身重码率较高的现状,以及输入人名、地名等专有词提升效率的需要,输入法的用户自定义短语是在我看来一项使用频率不低的功能。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介绍。
macOS 的自定义短语/用户词典位于「系统设置」-「键盘」中,也能通过点击菜单栏的输入法图标找到快捷入口调出来,如下图所示。存储的自定义短语还会通过 iCloud 同步到该账户下的其它苹果设备中,例如 iPhone 与 iPad。
Windows 可通过右键打开输入法的选项菜单,进入下图的添加字词界面。
在界面的第一行中输入想要显示的词语,第二行中填写发音,下面一栏可以自定义词语性质(名词/短语/人名/地名等),点击 Add 进行添加。Add 按钮左侧的 User Dictionary Tool 则会打开用户词典的管理界面。(此处部分引用自少数派原有文章)
虽然 Mac 及 Windows 默认情况下都提供了对于初学者甚至一些进阶用户都足够完善的日语输入方案,但由于它们作为系统内置功能的特点,导致它们的体验并不是完美的。比如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我就发现苹果内置日语输入法的 ライブ変換 自动选字功能其实毁誉参半,它经常会给出不够准确的结果。因此才会让 Google 日语输入法乃至付费的 ATOK 等选择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它们也被看作弥补自带方案缺陷的选择。
身为由自学起步,考了四次才勉强通过 JLPT N1 的非专业日语使用者,我个人的经验十分有限,所以非常感谢大家能有耐心看到这里。衷心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有在电脑上输入日语需求的用户,也欢迎比我更有经验的人来贡献更加准确可信或是更具实用价值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