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我对公众号的两个认知,以及未来的转型打算
2024-10-16 02:5:0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9 收藏

昨天,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

“你知道么,现在大厂已经全面停止投放图文了”

额……知道是知道,只是不知道他们转型转的这么坚决。

而且以我的认知,图文的受众仍然有着强硬而坚决的小众群体,这部分群体在网上的影响力,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听人劝,吃饱饭”,既然大势都如此,我也不能拧着来,对吧?

以前我犹豫视频转型,真是对科技媒体老师们通行的方式不感冒:“舔着大脸,看着提词器开始念稿”。

我不认识字么,用你给我念?用微软自带的语音助手,也比你念的好……

“颜值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孔夫子真是没说瞎话,对吧,哈哈哈,所以长的好看的女老师们自带流量,那真是羡慕不来。

不过说真的,有些题材,还真是视频能表现的更好。

比如我昨天写到的系统自带剪切板,其实就是win + v,简单一个动作,两秒视频的事,为了让你知道具体是键盘上哪个键,我就得又是截图又是加水印的。

你还真别说,大部分人还真是不一定知道那个印着小旗子的键,叫win。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微软产品经理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人给ibm打电话,说你们送的那个茶杯托架坏了。

啊?我们啥时候送茶杯架了

那边也很懵逼,就是你们电脑上那个啊,机箱上面,一按,他自己就弹出来了……

(这个梗,估计得35岁以上的同学才知道,那时候的电脑有光驱,一按就出来的架子,上面放vcd光盘。后来usb和大容量硬盘普及,这个部件取消了)

这个段子的意义在于,“很多你习以为常的东西,可能绝大部分普通人根本不知道

就像ctrl c、ctrl v,是系统自带的两个最著名的快捷键。

但在一两个星期之前,我自己都不知道win+v能调出系统剪切板。

这,就是数码鸿沟。

也是我这一系列文章想解决的问题:当你遇到使用手机(苹果或华为)、或者电脑有什么操作觉得麻烦的时候,可以私信给我,我看看能不能找到方便的解决方法。

也许方法已经有了,只是你不知道。

他就默默的藏在系统几千万行代码里,慢慢腐烂掉。

昨天那篇文的数据,也印证了我的想象:

发布一天之后,只有380个阅读;但同时,有11个赞,8个转发,4个在看,3条评论。

一般来说,只有2-3000个阅读的文章,才有这样的互动数据。而这篇380阅读的文章,数据为什么这么好?

因为这篇文对他真的有用。

不知道这个技巧之前,我真是在浏览器开3个页面,一个页面专门复制题目,一个页面专门复制内容,还有一个页面专门复制图。

这样才能保证我的工作流程顺利,不被打断,不用频繁的选择某段文字、某个图,那样会烦得很。

我相信,像我这样工作的人还会有很多,他们遇到了问题,真的去微信上搜索,就会看到我这篇文章,就会点赞、评论和转发。

这篇文的主要流量来源是“搜索和互动”,而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推荐”。

在去年的12月底,我写了一篇文,讲“知道一个手机号码,怎么进一步知道这个号码的主人是谁?”

当时第一天也是只有300-400阅读,但是在10个月之后的今天,阅读量已经高达4w,几乎是我近一年来流量最高的几十篇文章之一。

这就是搜索和互动的力量。

对于做内容的人,你真的得知道推荐的底层逻辑、搜索的逻辑和用户分享的逻辑,做什么样的内容,获得什么样的搜索、推荐和转发,这些都关系到文章最终的效果

你知道,可能就是三四万的浏览;不知道,可能就止步于300-400浏览。

百倍的差距,甚至是万倍的差距。

这才是关系到用户影响力、用户价值的根本。

而不是图文,或视频,表现形式也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用户需要你的时候,你恰好就出现在她眼前。至于你是图文,还是视频……可能有细微的差别。

但我觉得不会影响我最终的结论。

当然,你文章的题材也很重要,你是用来娱乐用户,还是帮用户解决问题?

是提供给用户消磨时间,还是用户遇到问题了,想从你这里找答案?刚性与否,期望如何,这些都很重要。

就这样。

-----------

当然,我以后会加强实用性文章的比例,以及step by step解决问题的视频的制作,这些都是转型的重点。

如果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加我微信 364081445,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YwNTE4Nw==&mid=2247488558&idx=1&sn=97db654c9175828173759ea8f1140f38&chksm=eca21bc2dbd592d431245e852721e97f0bb021989a175133c6bf2211500be4f3614f9158ab07&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