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简介
数据安全作为区块链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一直是业界关注的核心议题。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横跨金融交易、供应链管理、医疗记录和身份验证等多个领域,针对这些领域的数据安全展开深入研究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性高等特点,为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区块链存在隐私信息泄露、协同验证困难、权属界定困难等诸多数据安全问题。本次论坛将围绕“数据安全与区块链”存在的上述问题,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并积极关注区块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产业界的应用成果,聚焦关键问题和技术难题。
会议主席
会议主席:沈剑,浙江理工大学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沈 剑
简介:沈剑,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公钥密码学、数据安全、区块链等;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入选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密码学会优秀青年奖等科技奖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资助,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3项;在IEEE TIFS、TDSC、ACISP等国际知名期刊/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近五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目前为中国密码学会安全协议专委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执委,并担任等多个国际期刊主编和编委,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26日14:30-17:30
会议地点:浙江·杭州 白马湖建国饭店(长江南路336号)
会议议程:
1.请参会人员登录会议网站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完进行注册、缴费。
会议网站:
https://conferences.koushare.com/cybersec
注:注册费由蔻享会展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代为收款并开具发票。
2.报名参会者可扫码进群。
特邀嘉宾
郁 昱
报告题目:基于哈希的后量子数字签名算法设计
报告摘要:本报告回顾基于哈希的后量子密码签名的技术框架和发展历史。从单次签名入手,通过引入偏序理论,将最优的单次签名转换成理想编码的设计,给出了理想编码的构造并给出理想性证明,最后在设计的单次签名上构造数字签名算法,并与现有的SPHINCS+标准进行比较。
个人简介
郁昱,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密码学理论研究。他先后从复旦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获得了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鲁汶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国后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先后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获得了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并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隐私计算科技创新人物。
李兴华
报告题目:数据隐私保护关键技术
报告摘要:报告将围绕“云边端”架构,介绍三个层面所涉及到的隐私泄露的风险,重点介绍数据安全传输、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安全使用中涉及到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展望,以及项目组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李兴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副院长,大数据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网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十四五”规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专家。获得2019年中央网信办全国十大“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1)、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排名第1)。发表包括CCS、Usenix security、Infocom等在内的学术论文100多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出版专著5部。
钱振兴
报告题目:多媒体隐蔽空间安全研究
报告摘要:多媒体隐蔽空间是由媒体内容中无法被人类视听觉感知的数据所组成的新型空间。隐蔽空间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在隐蔽通信、防伪确权、真伪鉴定等场合可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为隐蔽空间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方法。本报告主要介绍复旦大学多媒体智能安全实验室在多媒体隐蔽空间安全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人工智能在数据隐藏、数字水印、真伪取证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个人简介
钱振兴,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担任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多媒体智能、智能文旅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各类项目20余项。在IEEE TPAMI、TIFS、NIPS、CVPR、ICCV等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担任IEEE TCYB, TCSVT, TASLP等期刊的编委、IEEE ICME 2023等会议的领域主席。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凌 振
报告题目:伴侣应用辅助的物联网设备远程黑盒模糊测试
报告摘要:我们提出了一种名为RIoTFuzzer的全新黑盒模糊测试方法,目标是通过伴侣应用自动化远程挖掘IoT设备漏洞。现有的黑盒模糊测试工具通常依赖伴侣应用程序生成有效的测试数据包,但在测试依赖云端远程与控制器通信的物联网设备时,这些方法常常面临绕过云服务器验证的挑战。并且随着IoT平台的推出,物联网设备生产商可以通过开发基于JavaScript的mini-app实现设备控制,然而现有工作主要聚焦在Android伴侣应用的Java组件上,难以应用于分析基于JavaScript的mini-app。针对以上问题,本方法结合了基于文档的控制命令提取、基于混合分析的变异点识别,以及侧信道引导的模糊测试技术,实现了高效物联网设备远程漏洞挖掘。通过分析27款主流平台的IoT设备,我们一共发现了11个漏洞。这些漏洞均已被报告给相关厂商并申请到了4个CVE编号。实验结果还表明,侧信道引导的模糊测试可以显著提高发送至IoT设备的测试数据包的效率,平均提升76.62%,最高提升362.62%。
个人简介
凌振博士,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匿名网络、软件与系统安全、物联网与工控安全。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重要国际期刊,如IEEE/ACM ToN、IEEE TIFS、IEEE TPDS、IEEE TC、IEEE TDSC、IEEE JSAC、IEEE TIP,以及重要国际会议,如ACM CCS、USENIX Security、NDSS和IEEE INFOCOM。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多次受邀在重要国内外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如国际著名黑客会议BlackHat上演讲2次等,相关研究成果还受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走近科学》栏目采访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节目中进行报道。获得ACM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CCF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公安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黑客极棒竞赛(GeekPwn)优胜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编委会
暨网络空间安全学术会议
会议简介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相关话题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深入探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进展,加强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编委会暨网络空间安全学术会议,拟于2024年10月25-27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共同解读形势、分享前沿、交流经验,同时设有网络安全领域的多个分会议,旨在多维度、多角度呈现网络空间安全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总会议议程
电话:010-89061756/ 8906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