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威胁防护:上下文是关键
2019-07-25 12:42:00 Author: www.aqniu.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19 收藏

内部威胁防护:上下文是关键

星期四, 七月 25, 2019

内部人员威胁的话题在公司议程上迅速崛起。还觉得公司内部员工带来的安全风险小于外部攻击者?《Computing》的分析发现,内部人威胁是半数已报道信息泄露事件的原因之一。

内部威胁造成的数据泄露一旦曝光,公司声誉会受到严重打击,透露出公司文化问题和对安全的忽视,因而摧毁对公司的信任。即便数据泄露事件没公开,只要涉及知识产权或其他关键资产盗窃,也会极大损害公司的竞争力。

无论源于心怀怨恨的员工、无意疏忽,还是系统性的恶意行为,内部人威胁都是难以管理的复杂风险。而且,类似外部威胁,内部人所用工具、技术和规程 (TTP) 也在与时俱进。

内部威胁比外部威胁更难觉察,仅靠传统安全工具难以管理。外部攻击通常需要初始漏洞利用或入侵来获取目标网络的访问权。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行为都会触发自动化入侵检测系统警报,调动事件响应团队加以调查。

但内部人员已然掌握网络访问权,所以他们一般不会触发边界监视系统警报。识别可疑或疏忽行为需要关联多个来源的情报。包括用户及实体行为分析 (UEBA) 、数据防丢失 (DLP) 、网络日志和终端设备行为。然而,虽然这些工具可能揭示某员工的异常行为——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周末登录行为或邮件中出现表达对公司不满情绪的词句,但它们无法揭示外部用户可能触发的公司内部人威胁风险。

比如说,内心不满的雇员同时也活跃在深网及暗网 (DDW) 非法在线社区中。又或者,他们遭遇了经济困难,被外部威胁实体招募或收买以盗取有价值数据;此类情况都需要人力监管和分析才能处理。源自非法在线社区监管的 “业务风险情报” (Business Risk Intelligence) 可将有价值上下文应用到个体行为上,标记可疑行为以作进一步调查。那么,到底要拣取哪类事件呢?

很多公司都意识到,员工满怀怨恨地离开或被竞争对手招募时,就会产生内部人威胁风险: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网络访问权加以报复,或为新雇主盗取有用数据。撤销该员工的访问凭证应成为降低此类风险的首要动作。

不过,还有个不太明显但同样危险的时刻,那就是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门当然会对员工履历做尽职调查,但他们未必会注意到该员工的所有关系或动机。业务风险情报可提供此类信息,防止恶意人员进入公司。几年前有家财富 500 强公司就遭遇了此类风险。当时一名拟录用的员工被发现与专门招募内部人盗取企业数据以作勒索的罪犯有联系。一旦注意到该威胁,企业便可拒绝相关人士入职,并强化针对此类攻击模式的安全防御。

新产品发布时也是公司的高风险期。知识产权代表着公司 80% 的价值,所以知识产权失窃可能招致灾难性后果。公司雇员自然拥有公司商业秘密和产品信息访问权,少数情况下,这种权利会诱人犯罪。但真要有员工起了坏心盗取了公司知识产权,他们还需要找到变现的渠道,而这往往涉及 DDW 或其他买卖被盗资产的非法在线社区。

最近的案例中,Flashpoint 分析师在某高端网络犯罪论坛上看到某跨国科技公司尚未发布的软件源代码遭挂牌出售。分析确认该源代码泄露的源头就是该公司一名雇员,而接到通告后,该公司得以终止与该流氓雇员的合约,并采取补救措施保护了那款产品。其中关键在于,若非网络罪犯在 DDW 上为该来路不正的软件打出售卖广告,这名流氓雇员确实成功绕过了内部检测。在业务风险情报提供的上下文帮助下,很多雇员当时看似无害的行为无疑可从另一个不同角度解读。

经典内部人威胁行为涉及向个人电子邮箱或第三方邮箱地址发送文件、下载数据到可移动载体上,以及盗取纸质文件,而且恶意内部人规避检测的手法越来越复杂了。意识到公司企业对内部人威胁的认知不断提升,有些恶意内部人也越来越惯于使用安全通信方法了,比如加密聊天服务和 DDW 论坛。如果缺乏已取得这些圈子准入权的老道分析师帮忙,公司企业几乎不可能监视此类通信渠道。

安全通信信道和 DDW 使用率增高本身就助推了内部威胁风险,因为这意味着作恶者可入手更高级的 TTP 和资源,更便于以有公司数据访问权的内部人身份实施系统攻击和数据渗漏操作。而且,加入恶意社区的公司雇员也将自己置入了被外部人员招募的风险之中。这里所说的外部人员就包括希望收买或胁迫内部人员盗取数据的民族国家代理人,且此类人员占比呈上升趋势。

必须明确的是,大多数员工不是恶意的,不带来恶意内部人威胁风险。当然,有些员工会犯错,或者偶尔表现异常。事实上,新加入员工的网络行为也经常被自动化工具标记为可疑,因为这些新员工在游历公司网络时常会犯错。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上下文,标记出影响内部人员的外部因素,才可以知道该追踪什么。业务风险情报就提供此类上下文,令内部威胁管理更加有效,保护企业王国不受已持有大门钥匙的内部侵害。

相关阅读

七大真实内部威胁案例

内部威胁:比你想象的更常见

内部威胁保护(ITP)的黄金标准


文章来源: https://www.aqniu.com/news-views/51978.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